亚马逊中国“封号门”:黄牛党潜伏电商业

2013-04-17 08:4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3年前已有“封号门”QQ群流传逃避封号“攻略”

  记者调查发现,亚马逊中国封号事宜由来已久。2010年7月,《每日经济新闻》曾刊发名为《连封用户账号“不给解释” 卓越亚马逊遭投诉》的报道称,2010年5月20日起,中国电子商会旗下的315消费电子投诉网陆续接到多位卓越亚马逊用户的集中投诉,用户称他们的卓越亚马逊网站账户被莫名其妙地冻结。

  据315消费电子投诉网当时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18日,当年共受理卓越亚马逊有效投诉549起,较2009年全年的181起增加203.3%。

  在采访中,多数被封号的用户认为,亚马逊中国得给个明确的答复。

  对此,亚马逊中国一位客服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封号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被封账号的说明邮件中有解释,一切以邮件内容为准。例如亚马逊中国明确规定不允许多账号同时使用,若经IP部门发现后,相应用户的账号就会被全部冻结。

  但赵倩表示,当一个账号出问题后,有时候亚马逊中国的客服会让用户重新注册账号以尝试交易,这其实与不允许有几个账户的规定之间存在矛盾。

  在成稿过程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直试图就相关问题与亚马逊中国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给予回复。

  由于没有亚马逊中国官方统一的说法,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后,可以看到很多亚马逊中国及美国用户对其封号问题的投诉,并纷纷猜测封号背后的原因,同时寻找解决办法。

  据赵倩介绍,目前不少受害者组建的QQ群里,其中的一个核心话题就是传授逃避封号的 “攻略”。比如有“攻略”显示,用户可以通过更换操作系统的方式避免封号。

  赵倩同时认为,亚马逊存在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又以恶意下单为由取消订单的行为,有骗取流量的嫌疑。

  电商低价促销 引来黄牛党“扫货”

  为了更深入地调查封号事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受害者”身份加入了上述QQ群。经过近半月的调查,记者发现,在亚马逊中国封号背后,除了一些无辜用户外,还潜伏着一群“炒货商”,即人们俗称的“黄牛党”。

  当记者质疑其中的一些受害者不愿意站出来指责亚马逊时,有人表示,“靠这个吃饭呢,不想事情闹大”。

  记者进一步调查后发现,一些人本身就是灰色链中的黄牛党。

  随着近几年各大电商之间纷纷搞“价格战”,甚至亏本出售,便有分销商看到机会,趁机低价买入,然后转手卖出,从中赚取差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黄牛“扫货”的背后,实际是有规模的实力商家趁低价“扫货”,然而转手给线下和线上的卖家,从中赚取差价。

  据这位业内人士介绍,比如2010年前后,京东商城与当当网在图书领域掀起数轮价格战,一些图书价格被拉低至四折以下,很多书商瞅准机会,在京东和当当上抢货,抢货后或直接在自家店铺再上架出售,或转手给其他卖家,“当电商打价格战之时,便是电商黄牛党大显身手之际。他们会趁机有目标地吃货,事后逐渐消化”。

  电商观察员王利阳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电商价格战期间出现这种情况是必然的,对于经销商来讲,可以通过低于给销售平台进货价的价格买回来,然后再通过渠道供货给其他进货方,赚个中间差价。而对于电商来讲,这种情况就很头疼,因为一般电商进行价格战的主旨还是为了向普通消费者提供优惠,吸引消费者更多消费。但经销商或者赚差价的商家把大量的促销产品买走最终导致缺货断货,致使消费者无法享受电商平台提供的优惠,反而会觉得电商促销只是噱头没有诚意,这样对电商的品牌有一定伤害,同时普通消费者也没有因为电商的促销而受益。所以现在电商促销活动的限制越来越多,一来促销活动需要一定门槛来减少亏损,二来就是为了防止这类倒卖现象。

  • [1] [2] [3]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科技频道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