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理财频坑客户 有人亏千万有人亏500万

2012-05-03 15:02    来源:中国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3日讯近期有媒体报道指出汇丰银行杭州的一客户在2007年花1000万元购买汇丰银行的QDII理财产品,然而到了今年,只剩下500万元左右。因此该客户大呼:"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境外投资的风险不可不防。"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近年客户购买汇丰银行理财产品亏损事件至少有五起,客户亏损多则达千万。

  客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亏损?产品设计是不是有问题?记者试图得到汇丰银行对此事的表态,但截至发稿时止,汇丰银行并没有回应。

  两只QDII产品最惨时跌近七成

  据近日钱江晚报报道,汇丰银行2007年进驻杭州,严先生就是在当年下半年买的汇丰银行的QDII产品。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汇丰银行的工作人员给他作了介绍,让他填写“风险取向问卷”等。最终,严先生选择购买了汇丰银行的两只QDII产品:汇丰中国股票基金和霸菱香港中国基金。

  不过据严先生介绍,在去年最惨的时候,1000万的本金只剩下300多万,到现在也只有500万元左右。面对净值的不断缩水,严先生也是进退两难。而让严先生想不通的是,管理这两只理财产品的汇丰的专业团队,理财能力还不如业余时间炒股的自己。

  然而,最让严先生不解的是,他投资的两只QDII产品,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经过巨额亏损之后,风险等级却越来越高。严先生认为,面对市场风险,汇丰银行的专业理财团队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和措施,根本没有体现出专业的资产管理水平。

  汇丰10分钟电话千万资产化为乌有

  据中国证券报2009年6月报道, 2007年10月,金亮请汇丰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汤太太帮其推荐股票,汤太太在电话里向他推荐了一只产品,说可以用比市场价低20%的价格买入股票,这样比直接购买股票要安全得多,而且可以市场价103%的价格抛售,让他先买1000股试试。直到3个月后,金亮接到汤太太的电话,说他账户中的资金不够交割2600买股计划了。购买产品之前,金亮的账户里有120万美金、60万港币,只买了1000股中国铝业,钱怎么突然就没了?

  原来,金亮买的根本不是什么打折股票,而是高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FA。汤太太所说的中国铝业打折后的价格19.54港元是行使价格,1000股也根本不是一个小数字,而是要每天买进1000股中国铝业,价格为19.54港元。当市场价低于19.54港元时,则必须以19.54的行使价格每天买入双倍股数,即2000股中国铝业。每两周交割一次。这样算下来,合约一年的投资额达上千万港元。

  2008年11月5日汇丰私人银行对金亮的账户强行平仓,这时,金亮账户中的120万美元、60万港币悉数亏损殆尽,还欠了银行23万港元。银行方面要求他归还这23万港元。

  银行理财结构复杂买产品没看清1个月亏30万

  据劳动报2008年11月报道,北京储户方先生将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燕莎中心支行告上法庭,理由是自己明明办的是存款,结果变成了双利存款,导致一个月损失了30多万元。

  方先生在当年7月接到银行电话,称有一个新的存款业务,问方先生愿不愿购买。方先生赶到后,业务员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格式条款,在电脑里为方先生开通了双利存款业务。方先生认为存款付息是全世界的惯例,应该不会错,就同意了。

  然而在9月16日,方先生吃惊地发现,他在汇丰的账面存款从287万余元人民币减少到了255万余元,直接损失了31万余元。方先生认为,双利存款应是一种存款交易,其存入的是美元和加元,存款到期后,银行应向其返还美元和加元,但银行支付的却是澳元。银行没有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其行为实质上是高息揽储,侵吞存款。为此,方先生告上法院。

责编:张开放
0

相关新闻

更多>>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