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钢履新证监会 资本市场改革新期待
现年55岁的肖钢,被称为金融界的“少壮派”。在中国银行任董事长10年之后,今年肖钢再次走上监管者的岗位。
对于肖钢正式接替郭树清成为证监会新一任主席,市场有疑惑,更有期待。他的前任郭树清留给证券市场的是诸多未完待续的改革政策,肖钢是否会延续这些改革?作为新任主席,肖钢又将带来怎样的新政策?
新角色 新期待
在中国经济金融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同时,肖钢也开始了他在金融业的新角色:资本市场监管者——证监会主席。此前,肖钢成为五大行掌舵者中唯一一位中共中央委员。
在证监会主席这一角色上,此前三任郭树清、尚福林、周小川均出身于银行系,均有央行工作过的经历,并且在上任之前并无太多资本市场的从业经历,肖钢的履历与前三任类似。
肖钢被称为“少壮派”,主要在于原五大行以及“一行三会”的领导中,肖钢是最年轻的一位。如今履新证监会,市场对肖钢的关注点还在于能否延续郭树清在任时的相关改革政策。
郭树清在中国资本市场低迷的时期,一直致力于通过多种制度的改革来完善市场,树立了资本市场“改革派”的口碑。就在3月14日、15日、16日三天时间,证监会密集发布数项文件,其中《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放开了券商资产证券化业务。
肖钢谈到深化金融改革时,曾提议研究证券化市场,发展证券化市场。当然这主要是呼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以提高银行的内部资金积累。不过他对资产证券化的提倡,也让券商看到了资产证券化延续的可能。
不过市场较为忌惮的是,肖钢曾提出来对“影子银行”风险的担忧。他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影子银行”在个别地区、个别项目上已经有了偿还的风险,一定要加强规范和管理。而在国内,“券商资管通道业务”一般被归为“影子银行”业务。
今年,A股也将迎来更多的开放政策,如4月1日A股市场将对境内港澳台居民开放。不过,市场更为期待的是A股市场对IPO的开放,自去年10月份以来,IPO已经暂停达5个月之久。IPO的开闸,或是肖钢上任需要面对的第一个紧迫问题。
发行改革的市场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在郭树清看来,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减少监管者的价值判断是发行体制改革的核心;市场化虽然是改革的彼岸,但是当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时候,监管者也必须有所作为。在过去的18个月中,证监会依然对发行节奏、市场定价和二级市场交易有所介入,郭树清将这些做法称作“过渡性措施,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必要手段。”作为继任者,肖钢一方面要继续淡化监管者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还要拿捏监管退出的时机和尺度,在市场与监管的夹缝中寻找微妙的平衡。
郭树清在证监会的18个月,针对中介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大力放松管制、推动创新,证券和基金行业整体面貌有所改观,创新热情持续高涨。但是在破旧立新方面,与创新相配套的基础制度尚待完善,各类机构与创新相适应的风险控制能力仍有不足。证监会已经将今年创新工作的重点从产品创新转移到与创新相关的基础制度安排,比如风险控制和资产托管等。
在混业经营格局日益显露的格局下,监管部门统一监管标准、防止金融压抑和监管套利的协调机制也还没有建立起来。肖钢一方面需要对郭树清的大量工作进行消化和继承,另一方面也需要拿出更多智慧,创造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特别是取得其他部委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共识与协力。
金融多面手
肖钢的金融生涯始于1981年,这一年他开始了央行的工作。
经过8年的打磨,1989年,肖钢开始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这一职务他做了三年多。1994年到1995年期间,肖钢调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总经理。
1996年到2003年之间,肖钢重回央行担任央行行长助理,一度坐到央行副行长的位置。2003年,肖钢告别工作超过20年的央行,到中国银行担任董事长一职,带领中行开启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序幕。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