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爱炒股的上海人似乎也拥有最纤细的嗅觉神经。6月以来,随着股市起伏不定的波动节奏,不少上海股民开始悄悄转换投资思路,将资产配置的“鸡蛋”从股市取出,“落袋为安”成了交流心得时的高频词。
上海股民“出股入楼” 专家对“避风港”看法不一
公交车上,寒暄会以“侬炒不炒股”作为开场白,一句“侬怎么看大盘”迅速拉近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上世纪90年代一部电影《股疯》,早已将上海人形象定格在全民炒股的市井百态,本轮启动的牛市中,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扮演着股海弄潮儿。
有媒体报道称,去年上海地区贡献了股市多达16%的成交额,今年一季度更是人均赚得15万元,远远领跑全国。
而最爱炒股的上海人似乎也拥有最纤细的嗅觉神经。6月以来,随着股市起伏不定的波动节奏,不少上海股民开始悄悄转换投资思路,将资产配置的“鸡蛋”从股市取出,“落袋为安”成了交流心得时的高频词。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已经蛰伏数年的楼市如今正在逐渐重回投资视野。多位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前期从股市套现的股民很可能也是最近支撑上海楼市升温的生力军。
不过,多位人士也分析,尽管2008—2014年间,沪指从6100点跌到1900点的同时,上海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从8195元/平方米涨到16415元/平方米,但此时断论楼市、股市再度坐上“跷跷板”却也为时尚早。
部分投资者“鸡蛋”换篮子
“把股市的钱撤出来买房子,这种例子我身边起码有三个。”孟天麟在高铁上接听了记者电话,这个雪球上小有名气的老股民正出发前往浙江考察商铺,“我一个朋友从4月底就开始陆陆续续资金‘搬家’,已经撤了50%左右,上周刚在嘉定区安亭买了一套460万元的联体别墅。”
孟天麟自嘲因为动作迟了一拍“丢了一笔巨款”,虽然也已经提前布局,还是在端午前一周的股市强震中吃到了两个“跌停板”,“接下来股市是向下探底还是继续摸高大概能有一百种分析,我自己的思路是遍地黄金的日子可能结束了,后市操作难度会加大,不如乘着楼市刚刚重启分散一下风险。”
在上海一家银行工作的罗霖“股龄”超过10年,却曾经是楼市里的失意者。2009年初,因为误判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楼市形势,他将位于浦东花木的一套住宅脱手,后来眼睁睁看着房价从130万元涨破400万元。
“这笔损失还是这几年从股市里捞回来的。”罗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他将130万元房款作为本金投入股市,现在的市值也已经超过400万元,“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一路翻了两倍,上个月我开始减仓,仓位降到了30%左右,这些钱还是打算把房子买回来。”
近期同样将“鸡蛋”换到“楼市”篮子里的,还有陆小青一家。她和先生是上海典型的精英阶层,两人年收入大约50万元,女儿临界入学年龄。“考虑到学区因素,其实从去年就计划着想再买一套房,后来看到股市这么火爆,就先加仓股市了。”上周尽管接连暴雨,陆小青还是一连考察了十几处楼盘,目前已经相中位于新天地板块的学区房,交了定金,“股市不能太贪心了,前期已经赚到钱,还是套现为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过程中了解到,6月15日—19日当周,沪指经历7年来最大单周跌幅,大多数股民出现亏损,对后市的不确定性是不少股民选择退避的主要原因。
资产配置偏向中高端市场
根据中国证券结算有限公司股票投资开户每周统计显示,从5月底至6月19日,开户数逐渐递减,从每周开户164.44万下降到6月15日至6月19日的99.19万,股市持续退烧,另一厢是楼市的渐渐加温。
据上海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端午节间上海楼市共有10个项目开盘或加推,预计推出1553套房源。“我们也注意到出现了很多股民套现买房的行为,每一轮牛市过后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股市毕竟是一个虚拟市场,楼市是实实在在的市场。”地产服务机构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啸天对记者表示。
德佑地产研究部总监陆骑麟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目前确有不少前期4、5月份股市赚到钱的股民资金转向投入楼市,导致中介手上的中高端房源最近十分紧俏。
根据中原地产为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 6月份的上海新房成交总面积将达到110万平方米,虽然相比4月的124万平方米、5月的142万平方米,6月成交情况略有下降,但改善型住房一枝独秀。
“6月新房成交整体有所下降,但改善型住房力量不小。”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宋会雍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改善型住房需求在上海6月楼市里起到了后期发力的作用,“6月每平米均价基本上是3.3万元,上周达到了3.5万元,根据我们的经验,改善型住房需求还在不断释放中。”
家住浦东仁恒滨江院的业主陈蓝告诉记者,最近每周末都会看到大批购房者前来看房,一套挂牌830万元的三房还引发了30多名业主集体抢房,多次加价后,半个月前最终由一名购房者以880万元成交,“成交后,最近还一直有中介给我打电话加价,说可以卖到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