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爱炒股的上海人似乎也拥有最纤细的嗅觉神经。6月以来,随着股市起伏不定的波动节奏,不少上海股民开始悄悄转换投资思路,将资产配置的“鸡蛋”从股市取出,“落袋为安”成了交流心得时的高频词。
李予西也经历了抢房风潮。父母准备为其购置位于上海闸北区的一套中高端定位的住房,早在5月初楼盘未开时便与销售人员沟通好,会在开盘前通知支付意向金,但就在上周电话咨询时,李予西才发现楼盘已经基本售罄,只剩下一楼和顶楼的零星房源。
前期股市财富效应显现
“最近我们手中成交了不少总价1000万~2000万元的高端住房,其中就有一些上海金融界精英,确实趁着牛市赚得盆满钵满,转身购买改善型住房。”陆骑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记者了解到,由于购房存在长周期和延时性,目前上海购房者中有不少是在4、5月份的股市获利者。
记者还注意到,在全新盘方面,以融创外滩188、复兴珑御为首的豪宅集中推新,高端住宅及刚需房源全新加推,契合“端午小长假”营销周期,速度入市蓄客。6月20日,端午节小长假的第一天,绿地位于上海张江高科(27.05, -2.10, -7.20%)的商业综合体项目M-Town开盘仅2小时,首批240套房源便告售罄;同一天,青浦万达茂楼盘开盘即热销,现阶段商铺已基本销售完毕;而在节前的6月19日,高端住宅复兴珑御开盘短短两个小时内,近80%的房源就已经认筹完毕。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宋会雍接受记者采访时预计,下半年上海房价还会有4%的涨幅,所以想要资产换配置的投资者几乎跑步入市,“房产市场进入‘涨价通道’的市场预期,以及楼盘销售前两至三个月的蓄客期,现在一套房子会签多个意向,也造成购房者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加快将资金配置转移至楼市。”
中高端和改善型住房的走俏背后,难掩上海股民的身影。以精明著称的上海人早在100年前就接触到了最原始的股票,上海金融信息的畅通也让上海人更热衷于投资,然而前一阶段持续的牛市和如今股市的上下震动也让他们有了资金转向的理由。
相比之下,低端市场却似乎受到股市强震的池鱼之殃。陆骑麟对《中国经济周刊》透露了一些他所接触到的案例:“有些刚性需求的购房者前期将房款放到股市,趁着股市大好赚些钱想多买几个平方,但也有客户股市不利亏损,只能拖延首付付款期,还有些客户已经看好了中意的房源,意向金已经付了,股市亏损影响了整个购房计划。”
“出股入楼” 后市存分歧
不过,对于“出股入楼”的投资方式,不同观点也存在激烈碰撞。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陈啸天对记者分析,最近投资者的楼市资金配置欲望明显增强显得很有必要,“从股市获利了,不能仍然把钱放在股市里,有可能会回到‘解放前’,相比股市的震荡波动幅度,楼市波动还是比较平缓的,所以股市赚到钱之后再拿到楼市里变现,这种对资产的重新配置我认为很合理。”
对于资金从股市转向楼市,陆骑麟也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转向,“目前楼市和股市一样都是一个上涨的趋势,风险比股市小很多,对于不擅长炒股的股民,将资金配置到楼市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宋会雍则持有不同观点,“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楼市和股市相比发展还是偏慢,基本上投资者不太会把纯投资的资金放到楼市,他们有更多的渠道可以放置,包括社会融资都比楼市投资渠道好,从投资的角度看,上海楼市现在是不是足够稳定也未可知,对于上海楼市未来走向的前景,还是要持审慎态度。”
“上海的房产投资一般选择在新开发区域和地铁旁边,一般而言,房产投资占购房比例在5%左右,现在仍然是这个比例,没有明显变化,所以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上海股民‘大部队’已经从股市转向楼市投资。”宋会雍对记者坦言。
陆骑麟也对记者表示,楼市和股市之间确有联系但并不必然,“目前楼市是否是避风港也要看具体的趋势,而股市还可能继续繁荣,可能会有些投资者倾向从股市转移到楼市,但是也不可能现在全都转移出来,但不论现在有没有转向楼市,最终股市资金都会流向楼市,因为眼下能吸入这么多资金的也只有楼市。”
央行调查:不到两成居民觉得房价即将上涨
6月19日,央行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在对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后发现,51.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下降0.4个百分点,44.9%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3.6%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
对下个季度房价,18.2%的居民预期“上涨”,53.9%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4.6%的居民预期“下降”,13.4%的居民“看不准”。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买住房的居民占比为14.7%,较上个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劳佳迪 |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