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风水轮流转。7月4日,监管层接连出台救市政策,尤其是IPO暂缓发行后,本周股市反弹成为大概率事件。于是,那些踩点不准、已经宣布周一停牌的公司,又要受到投资者的责难。
包括上述两家公司在内,自6月15日至其停牌间,股价跌幅超过5成的,有11家公司;跌幅超过40%的公司,更是达到48家之多。
暴跌之下,上市公司抢停复牌的“戏法”,似曾相识。
2014年年底,牛市开始启动,券商板块领涨。去年12月4日,西南证券急发复牌公告,“鉴于近期股票市场交易情况,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交易权益”,决定于2014年12月5日起复牌。
而在复牌后,西南证券连续收获了6个涨停,股价短时间内涨幅超过8成。
牛市和熊市轮换之间,中兴商业属于运气比较糟糕的个股。2014年8月18日,中兴商业因为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停牌4个月后,中兴商业宣告重组失败,并由于国企改革继续停牌。
6月30日,中兴商业复牌。拿下三个涨停板后,7月3日,中兴商业下挫8.27%,报收13.75元。
与去年11.26元的停牌价相比,一年多时间内,中兴商业上涨了22%。即便近日股市大跌,同期深证成指仍然有五成涨幅。
“停牌成功避开了牛市,又在股灾期间复牌,没见过这么坑的。”一位散户在股吧中说。
停牌或避大股东股权质押尴尬
新京报记者发现,上周紧急停牌的公司中,部分公司大股东此前曾经做过股权质押式回购。彼时,部分公司股价已经跌破了大股东操作股票质押回购时的价格。
“这是聪明的做法。”一位私募人士对于上市公司的“火线停牌”评价说,如此做法“是避免股灾的一部分”。
“股灾来临之际,任何避免恐惧的做法都是好的,哪怕只是暂时的。”该私募人士称。
另一位市场人士也认为,暂时停牌,对投资者而言肯定是好事,“暂时躲过了这场下跌”。
有些上市公司的紧急停牌,或许也是出于考虑除散户外的其他相关方利益。新京报记者发现,上周紧急停牌的公司中,部分公司大股东此前曾经做过股权质押式回购。
以康芝药业为例,今年4月27日,康芝药业的控股股东宏氏投资,将持有的650万股康芝药业质押给国信证券,进行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当天,康芝药业股价在25元左右。
6月15日以来,康芝药业连续大跌。其股价从53.6元一直下降至7月1日的24.3元,降幅达54.7%。同时,24.3元的价格,已经跌破了大股东操作股票质押回购时的价格。
根据券商方面的规定,当股价低于券商设定的警戒线后,融资方应该进行补仓,否则就会被平仓。
7月1日起停牌的运盛医疗,就一度陷入了“大股东质押被强平”的流言中。此前,有微信自媒体流传,运盛医疗控股股东九川投资以32元的价格,五折抵押融入5亿元,目前在强平中,“大股东因强平而易主,创股市史首例”。
最近半个月内,运盛医疗股价从36元下挫至19.72元,跌幅为45%。
6月30日晚间,运盛医疗否认了上述说法,并称控股股东运营状况良好。同日,运盛医疗“要签订对公司产生重要影响的相关合同”,宣布自7月1日起停牌。
“火线停牌”利弊如何,仍需要根据后市情况判断。7月4日,28家公司IPO被暂缓发行。同时,21家券商约定出资不低于1200亿元,投资蓝筹股ETF。
有分析认为,“一波又一波”大招发出后,或将提振周一股市。
一些投资者,开始由“盼望停牌”转向“着急何时复牌”。以中信重工为例,7月3日晚间,中信重工公告称,因筹划重大事项,自7月6日起停牌。
获悉上周末救市措施升级后,一位中信重工的股民,在股吧感叹道,“没躲过无数次的跌停,却要躲过周一涨停的机会。”
□新京报记者 尹聪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