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大家何建明:一个人的国家命运
嘉宾简介:
何建明,江苏苏州人。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政协委员。上世纪末以来最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七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三获鲁迅文学奖、三获正泰杯全国报告文学奖、四获徐迟报告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1976年参军,历任团、师、军、兵种新闻干事,报社记者。1989年至1992年转业到中央某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1992年任文学杂志《新生界》主编。1996年历任《中国作家》总编室主任、副主编、执行副主编。2005年任《中国作家》主编。2008年任作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009年8月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10年3月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6月30日,当选为第三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导语:何建明,当代报告文学作家中的领军人物。他创作过无数部报告文学作品,曾三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四获“徐迟杯报告文学奖”、五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三获正泰杯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及多次获中华优秀读物奖等国家级荣誉。在报告文学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他艰难跋涉30余年,他的作品无一不关心国家大事,无一不关心民生利益。
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使以何建明心系国家、心系人民?为什么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能够历久弥新、久经不衰呢?为什么他总能把握社会重大题材,创作出一部部震撼心灵的报告文学作品?这些灵感来自哪里?又为什么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今天,我们专访何建明。
肖泽颖:在中宣部举行的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颁奖会上,您两部作品获此殊荣,它们分别是长篇报告文学《我的天堂》和根据同名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国家行动》。当时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何建明】:我心情很正常,因为这类的奖项对我来说已经非常正常,一般来说这样的作品,在这个历史时期当中它已经产生了影响,跟获奖应该是对应的,我对这种情况已经习以为常了。是因为这一二十年一直这么走过来的,获奖对一个作家来说当然是高兴的事情,但是它不是唯一的标准,对我这样的已经获过很多奖的作家来讲已经看得很平常了。
肖泽颖:《我的天堂》和《国家行动》,我特别想了解的是您当时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大的背景下创作的作品?
【何建明】:《我的天堂》讲的苏州地区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家乡的事。因为苏州地区是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又是我的故乡,所以我是带着一种感情,为什么叫《我的天堂》,是因为我心目当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改革开放30年要做一个非常好的完整的系统的记录,所以这么一个作品就出来了。另外一部作品是《国家行动》,《国家行动》这部作品写的时间比较早,是写三峡工程的,三峡工程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国家工程,而且工程的时间很长,国内外特别关注。反映这个工程也是反映了我们很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来完成一个国家的重大的项目,而这个重大项目当时争议非常大,它有点国家意志,我讲的是国家移民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国家的意志和老百姓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国家是一种统一意志,老百姓怎么样服从它,所以题目叫《国家行动》。这两部作品从不同的程度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形态,一个是工程形态,一个是整个社会的变革的形态。所以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记录当代历史的画卷,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的几十部作品当中的两部比较典型的作品。
肖泽颖:可以详细的跟我们介绍一下《我的天堂》这样一个创作的这种历程吗?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作品?
【何建明】:《我的天堂》这本书尽管看起来是凝聚了我对苏州地区30多年的变化历程,但是事实上是在叙述我自己的生命,我的生命是在那个家乡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在叙述过程当中,有我对父辈的叙述,因为在我们国家几十年来曾经经历了50年代共和国初级阶段的时候,那种朝气蓬勃、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那种精神,那种社会的状态,然后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非常苦难的阶段,然后是改革开放的30年的历史的重大的变迁。我主要是叙述这个历史过程,我曾经写到了包括邓小平在那个地方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小康社会在苏州地区提出的。那个时候正是我刚刚踏入社会的年龄,离开家乡,出来当兵。30年的变迁,其实,尽管我没有在家乡,但是家乡的每一种变化都是在我的生命当中,或者在我的记忆当中,一直是非常强烈的。我用了很多我父亲他走过来的这么几十年的变化,包括他对我个人的成长的那种思考,那种选择,这是一条线,个人的情感线。还有一条就是对我们整个苏州地区的三千年的历史变迁,苏州城大家知道这是个湖谷,湖谷的时候吴文化的时候,当时的苏州在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它的创立史。这几千年来几乎没有变动过,一直在发展,一直大明清的时候是我们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个发达地区它也经过了不同的历史变迁,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30多年的变化,翻天覆地。以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地理地域的那种优势的肯定和赞扬,说它是天堂一般的美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我所看到的是它真正实现了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也真正使我看到了,曾经儿时的那种梦想和我父辈的那种梦想,在我们今天改革开放30年当中它实现了,我把题目叫《我的天堂》。我的天堂是什么?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天堂,是一个富有美丽、人们是安康的,又充满着朝气的一个家园。《我的天堂》既是对我家乡苏州的那种歌颂,同时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待,我把苏州的几个县级市都进行了“扫描”,也对苏州市三千年的文明进程和苏州今天的文化做了一个疏理。我特别得意的是在最后的时候,原来一说苏州,不是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是说苏州是小桥流水。当然历史上的苏州是这样,可以理解。但是当我在叙述家乡改革开放以后苏州的这种形态和苏州人的这种精神的时候,我发现不对。苏州光有小桥流水是不够的,小桥流水是一种文化,今天的苏州有4种形态,苏州地区你要去过就知道,除了小桥流水以外,我们很多大的河流,中小河流,北方看不到的,很多。小桥流水的文化,江河的文化,还有湖泊,有太湖,有阳澄湖,一望无际的碧波万里的包容整个世界的那种形态,它是湖水,湖水又是平,一旦风刮起来也是激浪汹涌,平时它是那么好那么美,这是第三种文化。第四种文化就是长江,万里长江在我们苏州是流到大海的最后一个阶段,再过苏州就到上海沪淞口了。在我家乡的长江岸头的时候,我看不到岸,这么宽阔,像海一般的,苏州改革开放其中有的精神就是张家港精神,张家港的精神我认为是长江精神的体现,敢干,有大气,汹涌澎湃,激情满怀。所以我在最后的书里,发现苏州人有4种精神,光小桥流水是不能代表苏州的。今天只能代表小家碧玉当年的那种传统的苏州,所以苏州是小桥流水、河塘、湖水、长江四种的文化,这是对苏州精神的一种总结和肯定。
中国改革开放实际上也是,我之所以这样总结苏州地区,在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不同的社会的形态和它的特点,以及它的区域的文化。这是《我的天堂》。
肖泽颖:您在《我的天堂》里面,刚才您谈到了小桥流水这些,您还写到了近30年历史性的巨变,作为整个的叙述对象,包括您写了国民的这种心理,大家这种可歌可泣,坚守家园这种渴望求新的一种精神,您怎么看?
【何建明】:改革开放时,苏州本来就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改革开放给他们一种什么样的冲击和什么样的精神的内心的这种涌动?实质上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社会的发展,既要有外部的因素,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他们内心的那种对变革的需求,苏州这个地方也是这样。他们在前面的几千年历史进程当中,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富足的地方,但是这种富足是暂时的,或者说还跟不上世界范围的一种时代的发展变迁。当改革的浪潮在广东南方那边不断的在向北推动的时候,苏州人也意识到,我们必须做一些突破。苏州在60年代、70年代的时候乡镇企业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但是当改革开放以后发现广东发展了,浙江的私营企业发展以后,曾经是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的苏州,已经出现了制度上的滞后。因此苏州要做一个大的变革,那个变革我也经历而且也知道了,也是我们父辈他们曾经经历的,是非常痛苦的。是什么?从纯粹的计划经济的那种体制下,转化为市场经济这个过程,这对苏州人来说一次彻底的革命。因为传统的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概念当中,我们是所有公有制的那个体系,乡镇企业就是曾经为这个公有制为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年的苏州地区的乡镇企业曾经也是在全国非常著名,但是改革开放浪潮以后,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乡镇企业出现了问题。因此在这个时候就要求变,怎么变?往哪个方面发展?这是苏州曾经非常痛苦的历程。那个时候,关于姓资姓社的斗争在我们那里是集中体现了。所以邓小平最早的一次南巡是在82年的时候,83年初的时候是先从我们那个地方走起的,所以小康社会也是他那个时候提出来,然后再到浙江再到广东那边走了一圈。92年又开始第二次的南巡,历史是这么走过来的。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就是苏州地区在那个阶段的时候,他们进行了这样的变革,而这种选择即是痛苦的又付出了代价。
我曾经记得,或我在书上已经叙述过了,有的地方为乡镇企业的一些老干部和老的农民,包括像我父亲他们这些,坚守所谓的公有制的这样的一些传统的干部群众,他们确实有点想不通。但是后来慢慢的会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走的一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包括在经济方面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块。乡镇企业有它的好处,它在那个阶段,60年代70年代是非常好的,但是到了80年代后来,起到一个滞后的作用,所以那个时候必须要改革。在这个时候曾经涌现出像张家港,他们敢干,张家港精神,那个时候昆山精神,昆山思路吸收外资,特别吸收台资,他们的进步发展非常快。这两个县市是在苏州地区原来是最落后的,但是因为他们思想解放,实事求是,特别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走到前面去了。走到沪江、常熟、吴县之前了,所以在全国走到最前面,至今特别是昆山是在全国百强县当中第一名,一直是第一名。我自己小时候的时候,我是看不起昆山人的,昆山人就在我老家,我是苏州的常熟出生的,是我们苏州最富裕的地方,就是高乡,高乡就是种棉花和水稻的,昆山是低乡,它那个地方地特别低洼。所以他们那个地方在我们苏州人当中看不起它的,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他们发展非常快,迅速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吸收外资,依靠跟上海的那种地理优势近的优势,迅速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昆山思路是我们整个苏州地区内部需要的一个方向,以后就成了全国的发展方向。张家港是敢干,穷则思变,他们实现了目标。而沪江、常熟、吴县这三个是老牌的苏州的县市非常富有,开始不太容易进步,后来当他们觉醒以后发展速度翻天覆地,也就都跟上来了。整个苏州的形态大概是这样。
肖泽颖:后来有很多专家认为《我的天堂》可以作为全国各地干部带领各族人们建立小康社会的一个范本,这个可以作为一个经典的范本,您怎么看?
【何建明】:应该说我认为有它的道理,因为作为一个作家写一部作品不是简单的记录一个历史的过程,而是让这个记录的历史过程让其他人其他地区或者是整个我们国家、民族都去了解和理解为什么那个地方就成为天堂。而我家乡,我的地区为什么还没改变。很多人认为现在一说改革开放,就会埋怨自己,你广东是沿海,苏州原来就是天堂,我们西北我们中部的就不行,我们地理环境不行,我们不好,错了,他彻底的错了。我可以用几个简单的例证来说,我刚才说的昆山和张家港,曾经是苏州地区最穷的地方,而且我所看到的国家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很多地方除了交通外,远远超过张家港和昆山的这种条件。但是他们没有进步。为什么?他们缺少那种敢闯敢干吃苦的精神。我曾经记忆非常深的,昆山的几个干部跟我讲,为了引资让香港和台湾的老板到他们那儿去办工厂,那种想尽办法,付出的劳动的代价和那种心思,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他们人做不到,或者说他们没有想到这么做。举一个例子,昆山听说有一个台商到了上海,他们从机场就开始接了,接了以后台湾人根本不理他们,然后就住到饭店里住到酒店里,这些昆山人就等在外面,等一个晚上,就在宾馆的门前,也没住进去,没有钱,那个时候乡镇企业住宾馆也不能随便住,等啊等,等了这些人一天两天,这些台湾人不理他们。为什么?他们要在上海投资,不在昆山投资,然后再等,这些台湾人天天喝酒,一喝就喝到两三点,这些昆山的引资干部就等在那个地方,一直要等到让他们感动,说一定要到我们昆山去看一看。当他们到了昆山以后,还不相信,昆山什么啊?什么都没有,上海多好啊,要什么有什么,昆山那个地方要路不通,要水电没有,说给你办个工厂吧,这片地给你,什么都没有。昆山说你再过三个月来,厂房这边环境什么都给你做好,台湾人听听而已,不相信。过了三个月过来,一看全部给他做好了,要电有电,要路有路,什么东西都给他建立好了,台湾人就这样感动了,把自己的钱放在那个地方。我再讲一讲,大家都知道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在我们现在,在全国就一个地方而言,他是最赚钱的,为我们国家贡献是最大的。每天在那个地方给我们国家创造一个亿的税。非常小的一块地方,他那块地方可以顶我们西部地区的一个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你知道这个苏州工业园区是怎么落户到苏州的吗?最早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是想把这个项目弄到浦东去的,上海的老大,我不是批评上海的,可能工作也挺忙,并没有把它当成一回事。然后这个李光耀带着他的儿子到东北从沿海地区走了一圈,从沈阳一直走到宁波那边,包括山东那边,他选中了几个地方,没有选中苏州,苏州知道这件事后,苏州的市长亲自到了上海把李光耀的助手李显龙请到苏州,什么话都不给他说,带着他走苏州园林,参观了两天,两个人心照不宣,什么话都不说。最后吃饭的时候,李显龙就笑笑,你们来请我干什么,我们市长说什么都不干,就请你来看看苏州,参观参观苏州。人家一笑,都是政治家都清楚,就说用这种交朋友的,让李光耀、李显龙把感情留在苏州。好,最后决定了,光是谈判谈了半年时间,最后决定了,以后发现中国这边关于那个时候工业园区就不让搞了,曾经搞得很乱,国家就关门了,已经关门了。我们苏州知道这件事以后,专门大年初一春节在这个时间,春节跑到总理、副总理家去敲门,请总理、副总理向他们汇报,苏州跟新加坡有这么一个合作项目,一直到大年初一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是朱熔基总理的时候,拍板他是副总理,同意做这件事情。就是说末班车都没有赶上,是爬着火车轨道去追前面已经走了的那趟火车,然后才做成这件事。这种精神和苏州的自然环境有关系吗?没有关系,是因为苏州他们的这种改革开放的那种迫切的心情,是他们追求那个翻天覆地变化的,想改变落后的,向世界先进发展的、赶上小康社会的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都要学习的。
我一直认为,我们之所以这样,苏州是我们改革开放的一个蓝本,或者我这本书也给很多干部提供了一个怎么样领导一个地区发展的一个蓝本。从这本书上看到,苏州人是怎么干的,天堂不是自然就有的,而是干出来的。所以说我的天堂是什么,我的天堂是那种既是我的美丽的家园又是我的父老乡亲们用血和汗干出来的,只有这样我们的天堂才是永恒的,才是美丽的。上帝不会创造这样的天堂,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这就是我要提供给这个时代,提供给我们其他人看的,我的目的所在。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