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大盘或先抑后扬 结构性机会主导
而申万研究的改革策略主题,包括五大方向:1、安全建设:国防安全、信息安全、消费安全;2、破除垄断:重点在民营金融、油气、医院、传媒、环保等领域;3、国企改革:业绩和估值引来“戴维斯”双击;4、生态变革:环保产业链、中游或受益于过剩产能淘汰的结构性机会;5、网络创新:铁路、4G等有形网络建设以及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重构。
创小板成大宗交易主力军
统计显示,2013年大宗交易累计发生近1万笔交易,合计243.2亿股、金额2591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61%、72.5%、200%,全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创业板、中小板共完成6583笔交易,合计108.5亿股,金额1434亿元,与2012年相比,无论是成交频率还是成交量、成交金额均呈大幅增长态势,并一举取代主板,成为大宗交易平台上的新生主力军。
2013年二级市场以震荡下跌收官,大宗交易却是一派欣欣向荣,全年成交总额同比翻倍。大小非减持依然是大宗交易通道中的主要力量,中小板、创业板股东减持尤甚,为实现避税跌停出让已成常态,全年交易总额史上首度超越主板。与此同时,众多基于大宗交易平台的模式如机构增持、股东卖出回购实现融资应运而生,未来随着盘后定价交易系统上线等创新交易模式或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大宗交易有望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场外交易的灵活性,成为并行于二级市场的又一大市场。
中小盘股领衔
上证报资讯统计显示,大宗交易全年累计发生近1万笔交易,合计243.2亿股、金额2591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61%、72.5%、200%,全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近年来,大宗交易成交规模逐渐增长且增长势头强劲。2007年仅1.4亿股,2008年突破42亿股,此后三年大宗交易活跃度逐年提升,并于2011年首次突破百亿股大关。2013年,A股结构性牛市进一步推高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欲望。月度数据亦可窥探一二。在度过财报密集披露窗口期后的5月,大宗交易出现井喷,月成交金额达到342亿元,掀起年内减持次高潮。临近岁末,市场资金面全线告急,企业融资成本飙升,资金极度饥渴刺激上市公司股东疯狂套现,12月大宗交易攀上500亿元的月度历史高峰。
创业板、中小板无疑是2013年大宗交易平台中最闪耀的亮点,减持力度最大、最频繁,也最具代表性。两大板块共完成6583笔交易,合计108.5亿股,金额1434亿元,与2012年相比,无论是成交频率还是成交量、成交金额均呈大幅增长态势,并一举取代主板,成为大宗交易平台上的新生主力军。整体加权折价率高达6.78%,接近三成的股票折价率超过10%。相比之下,沪深主板的成交价格较为平和,整体折价率不足3.5%。
6家公司交易总额超过25亿元。招商银行为当之无愧的年度“交易王”,全年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40亿元,居两市大宗交易排行榜首。此外,新华保险、海康威视、民生银行、康得新、永辉超市则分别贡献了25亿到68亿不等的交易金额。
多种交易模式并存
作为买卖双方的联通“桥梁”,2013年的大宗交易平台除了在大小非减持方面流量猛增以外,机构通过大宗交易建仓、增持上市公司股权以及上市公司股东借道融资等创新交易模式也在这一年里蓬勃发展。
QFII、机构等在2013年里频频借道大宗交易市场抢筹。中金公司淮海中路营业部、海通证券国际部、中信证券总部等3家机构云集的席位以平价方式集中买入沪深300权重股,全年买入笔数合计309笔,涉及59家公司,所属板块以金融股为主,此外伊利股份、格力电器、华能国际等优质蓝筹股也在其吸筹范围之内。买入总规模合计4.25亿股,金额达42.6亿元。而安邦财险通过大宗交易集中增持招商银行136.78亿元的举措更是震惊市场。
随着机构投资者活跃度增加,监管层也在去年推出创新性的大宗交易制度,新增两种盘后定价方式。一是以证券当日收盘价为定价价格;另一种则是以证券当日成交量加权平均价为定价价格。盘后定价交易将服务于机构投资者多样化交易策略以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需求。以12月19日数只权重股尾盘异动为例。据悉,QFII为调整成分股,要求代理券商执行价格尽量接近收盘价,但其集中操作引发股价异动。如果采用盘后定价交易模式则有望避免上述事件发生。盘后定价的大宗交易系统目前进展顺利,并将于1月4日展开全网测试。
上市公司通过大宗交易出让股权并择机回购以实现融资的行为也不胜枚举。今年以来,包括中润资源、独一味、莱茵置业、特尔佳等在内上市公司股东年里涉足这一新兴股权融资模式。平安信托、上海信托等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针对大宗交易投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其经营模式是信托资金通过大宗交易转让系统对流通股进行买断式回购交易,闲置资金则投资于货币型基金、银行存款及新股申购。
信用交易成熟之年
截至2013年12月30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已达3459亿元,是2013年年初规模的近4倍。信用账户开户数达到264万户,是2013年年初的2.6倍,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则达135万人。
2013年对A股信用交易市场来说无疑是快速成长的一年。融资融券作为一种交易工具,在去年经历了两次标的扩容,两融余额连续突破了三个千亿级别的整数关,转融通功能也开始逐渐完善。与此同时,尽管出现昌九生化等风险事件,但总体来看,融资融券交易者正在风霜雪雨的历练中走向成熟,操作动向开始与市场主流趋向甚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