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大盘或先抑后扬 结构性机会主导
2013年初,A股融资融券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交易工具。沪深两市2013年1月4日两融余额为878.8亿元,甚至不如当日沪市一天的交易额。整个市场开设信用账户不足百万户,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仅50万人。当时没有人想到,在短短一年前,这一业务会实现成倍增长,在成为券商经纪业务收入“掌上明珠”的同时,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成为投资者每日早盘必须关注的风向标。
截至2013年12月30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已达3459亿元,是年初规模的近4倍。信用账户开户数达到264万户,是年初的2.6倍,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则达135万人。不难发现,在过去一年中,两融市场规模的成倍增长,是在投资者群体的扩大,以及投资者人均信用账户头寸规模的提升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两融交易在去年从小范围试点到全面铺开,与政策的放开关系密切。去年一年间A股两融标的经过两次扩容,两市共有700只股票可供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交易,标的股票流通市值占比达73%。同时,投资者开设信用账户的资产下限门槛取消,改由券商自行制定。多数券商选择为10万资产以上的客户提供信用交易服务。投资者潜在群体的扩大和交易标的的增加都使两融交易日趋活跃。
两融交易在参与面变广的同时也变得更加成熟理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两融工具作为主流投资的辅助手段,融资融券市场也逐渐淡化了多空短线对赌的色彩。
广汇能源和包钢稀土两只个股曾一度长期占据两市融资融券余额的前列位置,并不时出现融资资金大额流进流出的现象。这两只个股一个从事天然气服务相关业务,一个从事稀土相关行业,在去年年初乃至全年都并非市场关注的焦点行业,但由于这两只股票股价与页岩气及稀土行业政策高度相关,股价弹性较大,因此在两融市场运行初期成为两融客集中厮杀的战场。
而从去年年初至今,广汇能源和包钢稀土已经淡出了融资融券余额榜前列。沪市两融余额榜前列常见银行、券商、指数ETF等大盘标的,而深市中华谊兄弟、苏宁云商等热点题材股。每日两融市场的动向开始能够贴切地反映出当前市场情绪和热点的变化,从而对普通投资者也开始具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在融资融券市场也发生了昌九生化这样的风险事件。有投资者全仓并融资买入昌九生化,在随后的连续跌停中处置无门,融资头寸的亏损不仅危及本金,甚至面临兑付困难的窘境。可以预见,随着两融交易的普及,类似风险事件出现的概率未来还会增加。昌九生化事件也为成熟中两融市场敲响了风控的警钟。
(记者 浦泓毅 王晓宇 潘圣韬)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