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各方对纾困问题逐渐形成共识,纾解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困境的氛围正逐渐形成。随着各类纾困基金陆续成立,相关纾困项目正不断落地。据统计,目前已有6700亿元纾困基金宣告成立。在纾困行动中,创投机构发挥专业能力成为重要支持力量。不过,业内人士坦承,目前纾困基金存在落地难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合力,也需参与机构遵循投资规律、保持耐心。
创投加速推进纾困项目
一场为纾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的行动拉开序幕。
部分地方政府及国资平台、机构等纷纷牵头设立纾困基金,以帮助民营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化解流动性风险和股票质押风险。据华泰证券统计,截至目前,各类纾困基金宣告成立规模总额约6700亿元,已宣告成立的纾困基金可分为两大类,专项资管产品约3100亿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约3600亿元。其中,具有专业投资能力的创投机构成为当前纾困行动的重要支持力量。
“我们已完成十余个项目的投资,总计投资额超150亿元。”浙商创投相关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落地的项目多以股权投资基金备案,因此均以股权投资模式运作。在保证项目估值合理的前提下,主要以增资扩股辅以少量老股东股权转让的方式持有标的企业股权。对标的企业持股比例普遍控制在20%以内。”
上述负责人表示,近期浙商创投设立的纾困基金出资5.5亿元参与荣盛石化的定增,用于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每年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此外,基金将出资约15亿元入股顾家家居的控股股东顾家集团。
据了解,近期陆续有上市公司公告获得创投机构的参与。例如,麦捷科技公告,控股股东动能东方拟以总价12.5亿元,向深圳市远致富海投资出让其所持麦捷科技的26.44%股份及由此衍生的所有股东权益;英唐智控计划通过定增及大股东转让股份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人深圳市赛格集团有限公司;胜利精密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玉根已与东吴创投代表的纾困基金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补充协议等。
救“急”不救“穷”
救急不救穷是纾困基金选择标的一般原则。
当被问及在选择纾困标的时如何做到“救急”,某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纾困标的需为细分行业龙头、负债率较低、大股东债权清晰、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保持增长、2018年ROE水平正常、非ST、*ST股票、股票未处于停牌阶段。行业方面,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现代制造服务业等领域更容易获得纾困基金的青睐。
“创投机构主要以财务投资方式,帮助上市公司解决流动性和债务风险,保持上市公司控制权和治理结构相对稳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优化投融资服务方案,提升上市企业融资效率,推动上市企业以并购重组为手段,做强产业链,做深价值链,从根本上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他说。
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创投机构选择与银行合作,使困境企业获得多方面支持。例如,创投机构与合作银行协商,由合作银行发挥资金与网点优势,按照“先投后贷、投贷联动”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包括授信、结算、托管、流动性支持、资产池等配套服务。据了解,通常情况下提供的授信额度为股权投资额度的5-10倍。
在“不救穷”方面,多位创投人士称,存在大股东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等合规性问题的上市公司不被列为救助范围;所属行业为房地产、两高一剩、传媒等,创投机构也会选择回避。此外,若存在长期停牌,价格虚高的个股亦被排除在外。
解决落地难需多方合力
业内人士指出,具有专业能力的创投机构参与纾困能够提升纾困行动的市场化程度。不过,目前纾困基金确实存在落地难问题。
前述浙商创投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落地难问题,第一,银行出资渠道受限。若借助券商资管通道,私募基金管理人需负责协调多方,导致协调成本上升。当银行出资占比较大时,受银行风控要求和内部流程繁杂等影响,决策效率相对低。第二,纾困基金由多方参与,选择考察投资标的和项目尽调时往往多头行动,重复尽调。第三,目前部分上市企业瑕疵较多,大股东股票质押率高企,多数情况下没有多余的资产做抵(质)押。在此情况下,接盘股权存在较大风险。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纾困基金快速落地存在如下难点:投资机构撬动多路资金纾困,不同出资人统一意见需要时间;优质标的稀缺,瑕疵标的涉及诉讼,这也需要时间。不同出资人意见不统一,甚至某一方出资人意识到与其他出资人难以达成共识,而选择放弃。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纾困基金要做到市场化运作,首先要以市场化原则选择投资标的,对信息进行及时充分披露。其次,需要监管部门对基金事前、事中和事后退出等环节依法监管。此外,除遵循救急不救穷原则外,纾困还需遵循法制化原则,避免道德风险。(李惠敏 吴娟娟)
全面打通物流“大动脉”,对于保障各行各业加快复工复产,畅通实体经济至关重要。《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好转,以及加大减税降费和金融支持力度等在内的系列纾困政策陆续出台,全国物流行业复工复产状况持续向好。
近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其中,帮助个体工商户降低经营成本,缓解融资困境等成为施政重点,增加定向低息贷款、减免税收、减免社保费用、减免房租等一揽子举措加速落地。
纾困小微企业的政策集结号已经吹响。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帮扶机制,央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工信部等相继出台多个文件,
纾困小微企业的政策集结号已经吹响。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建立企业应对疫情专项帮扶机制,央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工信部等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北京、上海、重庆、湖南、四川、宁夏等20余省市也密集宣布数条专项扶持政策,切实为中小微企业减负,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困难就是命令,服务就是责任”,在全民抗击疫情关键时期,商丘市分行网络金融部主动服务基层一线,快速解决客户的难题,受到客户的赞许。
过去一年间,随着5000亿元纾困资金有序落地,上市公司质押风险缓解,平仓金额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国资无疑是驰援大军中的重要力量,民营上市公司引入国资背景股东热度始终居高不下,近期更是动作频频。
近期,国资入股民营上市公司频现。从国资投资上市公司类型看,纾困资金和产业资本双流并行。业内人士认为,国资近期频繁投资民营上市公司,是响应为民营企业纾困的号召。另外,许多国资出于战略投资考量,通过入股上市公司,国资平台可以为推动混改、提高国资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助力。
近年来,支持民企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呼声不断。今年“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2018年至今,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所反映出来的贷款数据如贷款规模、贷款覆盖面等都有大幅度上升,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大幅度下降。
“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公司治理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仍较为突出。”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2月19日,由平安医保科技提供技术支持的“三村晖电子时间银行”上线首个赋能社会公益组织的养老关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