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赴天津等地调研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进一步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进入2019年以来,促民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在推进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金融支持方面尤为凸显。发改委等部门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进一步理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民间投资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直是政策关注的重点。日前发改委等部门连续发布了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指导意见、推动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以及推进普惠养老项目实施等一系列重要政策。这些政策中的一个共同点是,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到这些项目的投资和建设中来。
其中,包括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都市圈的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以及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普惠养老项目的建设和服务等。
不仅是中央层面的政策不断加大对民间资本的支持力度,各地方政府2019年也连续出台政策,推进民间资本发展。
北京市日前宣布,2019年北京将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投资1200多亿元,实施100个基础设施、100个民生改善和100个高精尖产业项目。
天津市也出台政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加快推进PPP投融资模式创新。
目前,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已经成为引入民间投资的重要领域。据统计,2018年基础设施拟建项目数量较上年增长5.3%。
对此,专家表示,随着国家加大支持力度,2019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中速增长态势。而大力度推进民间投资参与,一方面将有效解决资金问题,另一方面将提升项目建设效率和服务运营水平。
与此同时,在政策方面还明显加大了金融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目前,国内多个省、区、市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方案,或与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
部分专家表示,目前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动能仍需加强,融资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过度依赖政府信用及财政资金的局面尚待转变,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渠道仍需畅通。
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司长陈洪宛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对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尤其是破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瓶颈,营造更好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加强产业、财税和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理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从引导金融机构更多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从鼓励民企参与重点领域混改,到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近日,支持民企发展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近日,上海、广东、陕西、四川、内蒙古、江苏、江西等地相继宣布成立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在金融监管、风险处置、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协作。
近日,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其中,帮助个体工商户降低经营成本,缓解融资困境等成为施政重点,增加定向低息贷款、减免税收、减免社保费用、减免房租等一揽子举措加速落地。
央行、银保监会均表示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支持;财税部门推出三批减税降费政策,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业企业是重要受益者。
记者获悉,接下来,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将积极应对疫情,着力满足网络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需求,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另外,汽车消费市场正酝酿配套政策,随着日前佛山打响2020年鼓励汽车消费第一枪,其他地方或加快举措落地步伐。
记者1月14日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获悉,经国务院同意,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金融委办公室)印发《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地方协调机制的意见》,将在各省(区、市)建立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加强中央和地方在金融监管、风险处置、信息共享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协作。
记者获悉,央地正协同发力加码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政策,其中加强新领域新业态产权保护、优化协作衔接机制等正成为新一轮施策重点。
近日,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密集部署多项政策,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发展直接融资、运用保险市场等一揽子措施渐次落地。在政策的引导下,大型商业银行、中小银行以及产业基金等多路资金正在加速流向制造业。
记者获悉,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正针对外资企业反映的问题,集中清理障碍门槛,确保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以及外商投资法的全面实施。
日前,国务院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文件旨在理顺央地财政分配关系,支持地方政府落实减税降费、缓解其财政运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