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资金体量庞大,险资动向始终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期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拟提升至40%的消息引发热议,多家险企资产管理部门人士对记者表示,尽管截至目前,提高险资权益投资占比的相关正式文件暂未下发,但这一消息可能并非空穴来风。同时,业内人士表示,从长期来看,“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提升”的政策不论对险企自身收益还是对资本市场,均有积极意义。
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相关监管指标将股票、股权统称为权益类资产,并设置30%投资比例上限。据长城证券研报测算,以2019年一季度末的数据测算,保险入市资金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将直接带来1705亿资金增量撬动二级市场。因此,如果权益投资比例提升至40%,理论上将给市场带来万亿增量空间。
不过从实际情况看,险资近年对权益类资产投资相对谨慎。华创证券研报数据显示,目前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为70%-80%;权益类投资占比较小,在15%-25%之间。某寿险公司资管人士表示,短期看,权益投资上限提高10%无疑对市场信心有提振作用,但险企配置权益类资产要从风控、市场点位等因素综合考虑,险资应该不会立即入市,而会选择择机加仓。
除了可能在权益投资比例方面“松绑“外,自去年末以来,监管部门密集发声,持续扩大险资投资范围。去年10月,为拓宽险资股权投资的范围,《保险资金投资股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长期来看,由于保险资金的规模比较大、负债久期比较长,因此它会更加偏好价值投资,引导其入市,有利于提高A股市场的机构化水平,建设成熟完善的资本市场,进而提高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不过,受访专家指出,对险企来说,权益类投资占比提升或为“双刃剑”:一方面,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为险企带来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可能会带来投资收益的大幅波动。
在3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的基础上,财政部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近期持续加大稳投资政策力度,不断出台措施推进专项债加快落地,以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在2019年12月13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央行和外汇局曾就《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在意见征集期内共收到14家机构73条意见建议,绝大多数意见和建议已采纳吸收。而此次《规定》的发布,意味着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我国境内金融市场的多项利好政策正式落地。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基础。当前,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加快,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利因素快速增加,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较大影响。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基础。当前,国内企业复工复产加快,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利因素快速增加,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给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较大影响。
为缓解疫情对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影响,2020年4月28日,邮储银行郑州市分行联合郑州市人社局创贷科、管城区人社局劳动保障中心,到郑州市商丘商会宣讲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28日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72.7%,比上季提高17.6个百分点,为2013年以来的季度新高。其中,超过一半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
新冠肺炎疫情自年初暴发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蔓延,引发国际市场大幅动荡,全球经济和供应链体系遭受重大冲击和影响,给国内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干扰,也增添了2020年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会议指出,金融系统在支持脱贫攻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已脱贫人口贷款余额持续增长,贷款覆盖面稳步提升,“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贷款增速保持较快增长,基础金融服务明显改善。
自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部署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以来,支持乡村振兴的多个重磅金融政策相继落地。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今年“三农”领域金融服务重点工作,加强监管政策引领。近一个月内,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评办法的推出、农业农村部与大型银行“银政合作”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对春耕备耕的“精准滴灌”等多项举措,正在为农村金融注入活力。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地方政府号召,有效支持上街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近日,邮储银行上街区支行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要素、强信心”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