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开放加码信号密集释放,从推进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到接连批复设立内陆开发开放试验区;从放宽市场准入,到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从推动国际联合抗疫,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接下来,我国还将从内到外两方面同时发力,一方面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和配套制度改革,与国际市场接轨;另一方面推进东盟与中日韩等区域合作,在健康医疗、智能制造、大数据、5G等多领域拓展经贸投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分析认为,随着内部市场进一步开放和外部合作获得新突破,中国市场吸引力持续加大,外商投资也将收获更多利好。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增加了世界经济变数。在此情况之下,我国进一步加快了扩大开放脚步,密集释放重磅政策信号。2月23日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明确,要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要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2月12日、3月4日、3月18日和3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先后4次对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在扩大对外开放中推动复工复产、保持国际供应链畅通等方面作出部署。
在重大国际会议上,我国也接连表态,积极推进区域合作。3月26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峰会上,我国提出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放宽市场准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4月14日,在东盟与中日韩(10+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领导人特别会议上,我国提出要努力恢复经济发展,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开展强化10+3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联合研究,加固薄弱环节,增强抗压能力。在健康医疗、智能制造、大数据、5G等领域开展合作,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各方还在积极争取如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已经展开行动,推进这些开放举措的落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已经启动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修订工作,并在加快工作节奏,尽快按程序报请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目前因为疫情,已经在我国生物医药、公共卫生、人工智能、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催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和投资机遇,这些有望成为市场开放的重点和外商投资的热点。
在放宽国内市场开放领域的同时,我国还从制度创新、法制建设等方面大力优化市场环境,加大对外商投资权益保障力度。日前,商务部表示,接下来将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条例,建立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健全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并在自贸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等既有开放平台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抓紧启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新晋内陆开放平台建设,探索建立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加大力度。
随着系列政策的相继落地,我国市场活力正在逐步恢复。15日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1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1%,降幅较2月当月收窄11.5个百分点。此前一日发布的外贸成绩单也显示,3月份我国进出口出现回升,外贸进出口总值2.45万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较1至2月收窄8.7个百分点。
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看来,疫情之下我国外贸外资数据走势更加说明了开放合作是对冲疫情冲击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途径。“无论是开放平台建设、制度改革、营商环境改善还是区域经贸合作推进,都是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进行全面开放的主要工作抓手,也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促进全球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动力。”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国从内到外全面构建开放格局的举措,将在推动我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提振国内及国际区域市场间的经贸合作能力与信心,助力中国与全球经济行稳致远。而随着这些举措的稳步推进和有序落地,我国外商投资和经贸合作将在更多领域斩获突破,推动包括医疗卫生、人工智能、5G网络等产业取得更大发展。
张菲则指出,疫情冲击之下,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贸易投资合作受到阻碍,但是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止步,而是以“加强版”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区域经济更加强化,双边合作更加密切。“面对疫情导致国家间关系的特殊状态,中国政府首先把加强双边、多边关系的互信、互谅、互助放在首位,这是我国进行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基本前提。”张菲说。
4月1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应对疫情进一步改革开放做好稳外资工作的通知》,从五个方面提出24条具体举措和工作要求,布置当前和今年稳外资工作。
12日,记者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将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培育壮大外向型经济。自贸区港司副司长袁园透露,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进一步压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自贸试验区探索建立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加大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已经2019年12月12日国务院第7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8日表示,商务部将继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8日表示,商务部将继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19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根据国务院的相关部署,司法部会同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起草了《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围绕外商关切,从行政法规层面实化和明确了相关事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条例文本将于近期公布。
5日,记者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商务部正在抓紧推进外商投资法配套规章的制定工作,确保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
近期,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完成修订,正在按照程序报批。外商投资法也将于2020年开始实施,相关配套法规正在加紧制定。呼之欲出的新举措叠加此前已出台的一系列开放举措,新一轮开放红利将迎来全面、深度的释放。
9月24日,记者从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大会期间制造业领域外企签约项目达89个、投资额391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40个、投资额118亿元;智能终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5个,投资额79亿元。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13日介绍,1—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持续稳定增长。1—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50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31.4亿元,同比增长7.3%(以美元计,实际使用外资788亿美元,同比增长3.6%)。7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548.2亿元,同比增长8.7%(以美元计,实际使用外资80.7亿美元,同比增长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