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木市场乱象调查:小作坊占六七成 漫天要价
营销
还有称斤论价的
在北京,有一家红木家具销售商采用了多人竞拍同一家具,但限定最高价格,要是有多位竞拍者均出到最高限价,然后就采取抓阄方式。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只赚取人气不赚钱”。
目前,昆明显成家居的红木家具销售比例占到20%至30%,并正在谋划再开一家销售店。“我们主要采取组织客户、书画家等参加红木家具鉴赏活动来汇集人气。”龚南竹说。
显然,和当初张伯林汇集人气的方式相比,以上两种来得轻松得多。
在张伯林刚开店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在云南只有大理、剑川等少数几个地方的人对红木家具有概念,而在昆明很多人的脑海中一片空白。“由于没有固定的门面,只能将红木家具拍照后到人员集中地展示,并传播关于红木家具的知识,以期消费者前来。”他回忆。
1996年,他在环城北路才开了60平方米的店面。据他回忆:“这么大面积的家具店,当时也算是少有的了。”
1998年,昆明得胜家具城成立。张伯林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家主打家具售卖,整合各色家具,加之在昆明没有这样的综合型家具城,必然能吸引大量顾客前来。”他的企业作为昆明得胜家具城的第一家红木家具商而进驻,在昌宏路上的德胜家具城原来三层的红木家具销售区一度占地面积达到了2/3。而今,他的店无论是在昆明,还是在州市,大多和德胜家具城捆绑在一起。
据张红坚介绍,目前他们在营销上主要采用的是口碑营销。“通过20多年的积累,我们已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只要保证质量,做好服务,大家都能一传百,百传千,最终能让更多人知晓而前来购买。”
张伯林在广东还有一家“宏木王”红木家具店,主要针对全国销售商做批发。他坦言:“和云南的零售相比,还是广东的批发好做。”
这样的营销方式也倒是中规中矩,“连天红”的便有些显“出格”。
上周日,记者来到“连天红”位于昌宏路的店,只见销售人员拿着计算器迎客。记者问了一把缅甸花梨木椅子的价格。她说:“花梨木的价格是179元/公斤,这把椅子20多公斤,算下来3000多元。”据业界人士反应,“连天红”几乎是全国唯一称斤论价的。在记者不解之际,上述销售人员反问道:“红木原来都是论重量来卖,红木家具干嘛不能称着卖呢?”
对此,张伯林问道:“那么,红木家具的工艺值多少钱一斤呢?显然,此举是忽视红木家具工艺的做法。”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