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木市场乱象调查:小作坊占六七成 漫天要价
这条消息的由头源于今年3月的新修订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又称CITES公约)附录修订名单。根据名单,交趾黄檀等5种檀木由三类珍惜保护植物上升为二类,需要许可证方可进行国际贸易。这一新规将于今年6月12日生效。
“交趾黄檀保护级别提高,从老挝进口的难度加大。眼下甚至出现,国内的比老挝的还便宜。由于原料受限,6月份必将面临20%至30%的提价。”张伯林指出,“一直以来,稀贵红木家具提价是常态,不足为奇,此轮提价很可能波及一些原料相对充裕的红木家具。”
在“连天红”的官网上,6月1日起的售价已经公布出来了。交趾黄檀家具每公斤提价20元,像非洲紫檀、刺猬紫檀等大多红木家具每公斤提价10元。
在云南最南端口岸与老挝接壤的磨憨口岸,有多位木材商反映,目前老挝交趾黄檀主要在消耗库存,而国内也有类似的意思。“要是二者都消耗殆尽,交趾黄檀必将迎来大涨。”张伯林说。
“精品化路线势在必行”
在红木家具界流传着这样一件“怪事”:“红木家具摆在地摊卖。”说的是,红木家具销售过程中就像地摊货一样,摆在地摊上卖。
这样的说法让做了20多年红木生意的张伯林颇为不悦:“红木家具是以上好红木为料,加上精美的雕刻,以及先进的烘干、拼板等技术,从而使得其集实用加收藏为一体。它本是家具中的"王者"。”
红木家具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明朝,也就是郑和下西洋之后,带回了红木。由于木质较硬,而且呈现大红大紫,故而得到了皇室的青睐。后来,成了雍容华贵的代言者。
张伯林作为这个雍容华贵代言者的守护者,他一直采取专一的态度,而没有涉足其他行业。“红木产业水已经很深,可能投几亿元也不会冒什么大泡泡。”他说,“已有四五年的时间,投资与收益已不成正比。”
红木家具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也经历着繁荣、过剩和精品化的过程。“眼下红木家具市场正处于过剩状态,其未来在于精品。”龚南竹说。
在生产红木家具的过程中,有好料,而没好工,可谓是“暴殄天物”。“好的设计师能让红木家具上的雕刻层次感分明、活灵活现,赋予其更多人文以及精神内涵,真正起到让红木升值。”龚南竹说。“生产红木家具的过程应该是创造的过程,而非制造。”
在杨洪斌看来,红木家具的精品化路线是势在必行的。他将原因归结于:“一是红木生产周期长,在高温、高热和高湿的"三高"条件下,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二是红木出材率较低,抛弃空心、虫眼等,出材率一般只在35%至55%;三是各国都加大了保护力度,进口越来越难。”
与此同时,随着非洲、美洲等地的上好木头被发现,一些红木家具商已经将目光投向这些地带。
眼下,杨洪斌正在规划着一条精品路线:“加大产业集群化发展,建立烘干、拼板等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区域性品牌。同时,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不光是杨洪斌个人的规划,张伯林等人也有类似的想法。在他们看来,这条路有些漫长,因为驱动者不是他们自己,而是政府。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