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经济半年报点赞新零售 新机遇加快融合

2018年08月08日09: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034

  随着今年上半年中国各地经济半年报陆续出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显现。其中,新零售成为引领居民消费升级的新亮点和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业内预测,未来数年新零售将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消费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新零售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痛点”,如何解决这些“痛点”,决定着未来新零售能走多远。

  新零售促进线下消费 

  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中各类新兴消费形式不断发展,为居民消费升级打开了新空间。例如,打通线上线下销售、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创新消费场景、推出“分钟级”配送的物流服务等,这些强调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正在让各地零售业焕发新生机,得到各地经济半年报的“点赞”。

  新零售成为促进消费融合发展新力量。杭州市统计局7月下旬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杭州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杭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673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生鲜超市+餐饮”等新模式颇受欢迎。同时,主要电器卖场和超市的零售额也同比大幅上涨。

  《2018年上半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认为,新零售模式促进了新动能发展壮大。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落户广州,天猫无人汽车贩卖机等新零售业态在广州营业,促进了当地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北京经济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增长22%。其中,以便利蜂为代表的“新型便利店+智能货柜+箱式无人店”等便利服务模式,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

  新零售与实体行业的融合正在助推后者回暖。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便利店、超市、百货店等实体业态增速加快,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7.6%、4.5%和1.6%。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认为,这主要缘于零售企业从4个方面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益:一是发展品质零售,企业通过转方式、提品质、优服务回归零售本质;二是发展跨界零售,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创新场景、丰富内容、增强体验;三是发展智慧零售,提升购物体验;四是发展绿色零售,助推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专家表示,在数字经济时代,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发展潜力巨大,将为中国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理念推动模式创新 

  新零售缘何成为各地经济半年报中的“香饽饽”?关键在于其技术和模式的创新。

  一些新零售企业近年来在利用信息技术,重构传统便利店“人、货、场”数据方面成效显著。比如,通过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技术,便利店对消费者的消费趋势把握更精准;通过系统实时数据分析,便利店商品更新速度更快,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效率更高;通过对门店进行网格式管理和实时监控,便利店各门店的运营效率得到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深度融合。某新零售企业负责人认为,关键是实现理念、人才、资本、技术融合,其中理念融合是最根本的。只有具备重视每个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理念,才能最终做到便利店的“千店千面”。

  消费升级也是新零售成长壮大的重要原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2017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第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扩大进口、促进消费的政策,也使消费升级步伐加快。

  有业内人士表示,便利店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十分成熟,中国便利店成长空间巨大。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便利店无论是量和质都需要大力提升。

  新机遇呼唤加快融合 

  如今,新零售正成为电商、零售、物流、商业地产等众多行业发展的风向标,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都在积极布局。

  例如,阿里巴巴投资盒马鲜生,采用“线上电商+线下门店”经营模式;腾讯则联手永辉超市,试图打通线上线下运营;京东计划5年内在全国开设100万家便利店;苏宁则将苏宁小店开进了社区街道。

  那么,在新零售范畴内,电商和线下企业怎样才能尽快从单纯向消费者销售商品,转变为服务新时代下消费者的内在需求?

  业内人士分析,新零售的本质是用技术改造零售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但目前新零售涉及的行业还面临诸多“痛点”。以连锁店为例,即便是国际一流的连锁便利店,在信息时代也面临数字化不足、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如何解决好“痛点”,将决定未来新零售能走多远。

  业内人士建议,新零售应抓住消费升级机遇,练好“好、快、多、省”这四字诀。“好”指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商品和消费体验;“快”指便利服务效率,要以新型便利店、智能货柜等业态创新,打通“销售—运输—生产”信息链,努力实现顾客购物“即拿即走”;“多”指商品的品类丰富,要建立全品类库,根据终端数据智能分发到各门店,并进行优化陈列;“省”指通过提升运营效率来降成本。

  “总之,未来新零售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要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驱动为基础,做好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如此,则新零售必定大有可为。”专家说。(记者 彭训文)

文章关键词:经济;半年报;新零售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多部委释放下半年经济政策明确信号

    近日,央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宏观经济部委密集发声,就下一步政策重点作出部署。

  • 多省公布上半年经济“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上下游价格走势趋于协调。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了解到,预计下半年,物价将延续在温和区间运行。重要商品供应充足,市场预期平稳,物价总水平将保持平稳。

  • 精准施策 积极财政应发力减税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积极财政应精准施策,应更多考虑减税举措,同时优化调整预算支出结构,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

  • 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内需拉动作用明显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动能显著成长,总体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具体来看,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加快,服务消费升级势头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领域价格稳中略涨,价格运行总体较为平稳。

  • 今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决定(草案)》。

  • 人民币汇率将在双向波动中保持稳定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180,较前一交易日大幅反弹415个基点,调升幅度创2017年10月11日以来最大。

  •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基本平稳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总体继续保持扩张态势;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0%,总体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

  • 机构称下半年经济增速无持续回落风险

    国家统计局本周将公布最新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记者综合多方预测,2018年5月份,投资和消费或保持低位企稳的态势,而工业生产或保持较快增长。

  • 经济开局向好 高质量发展亮点频现

    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987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

  • 成为经济的新风口 乡村旅游靠品牌上台阶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清明假日旅游市场信息显示,清明返乡祭祖后,许多游客选择就近到郊野景区、公园、古镇等旅游,回忆家乡往事,感受风土人情,带动了乡村旅游市场火热。

  • 经济超预期 债市需提防“倒春寒”

    今年经济开局好于预期,给债市的“小阳春”行情泼了一盆“冷水”。3月14日,伴随着1-2月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磅数据的出炉,超预期的经济表现令债市受挫,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盘中一度上行4BP。

  • 统计局: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起步向好

    14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1-2月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新兴动能茁壮成长,经济结构升级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改善,经济运行起步向好。

  • 节后经济将回归向好态势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受春节停工减产影响,2月制造业PMI为50.3%,环比回落1.0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

  • 今明两年我国经济稳中趋缓 GDP增速6.5%以上

    2月27日,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在京联合举行“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8年春季预测发布会’”。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8年春季报告”指出,今明两年中国经济稳中趋缓的态势还将延续,预计经济增速将保持6.5%以上的水平。

  • 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或上调

    年初以来,经济继续扩张、通胀预期抬头促使市场调整对美联储加息节奏的判断。市场人士认为,3月份美联储继续加息基本没有太大悬念,中国人民银行仍存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可能性,但预计幅度接近上一次的5BP,在市场已有较充分预期的情况下,影响不会太大。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银行头条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浦发银行专注并购金融 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保险头条

中国太保荣获上海金融创新奖多个奖项

股票资讯

财经要闻

网站简介 | 招聘信息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