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波动致外储估值小幅下降但外汇供求基本平衡——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望在波动中保持稳定
11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10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531亿美元,较9月末下降339亿美元,降幅为1.1%。外汇局相关人士强调,10月份外汇储备规模下降主要是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导致外汇储备估值变化的影响。
“这种市值波动往往只是短期因素,并不意味着外汇储备长期购买力的变化。”外汇局相关人士表示,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投资,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场波动影响。10月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元汇率上涨、全球资产价格总体下跌。美元汇率指数从月初的95.1升至月底的97.1,上涨了2.1%,月度涨幅相当高。伴随美元上涨,美债下跌,10年期美债利率从10月初的3.06%一度触及3.21%,后回落至3.14%。
受汇率折算及资产价格估值因素影响,10月份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外汇局相关人士表示,我国外汇储备在投资过程中已充分考虑各类货币和资产之间相关性和购买力特性,通过多元化货币和资产摆布,尽量避免短期市场波动对外汇储备资产长期购买力的影响。
还有人担心,外汇储备规模下降是否与我国外汇市场供求有关,是不是大家都去换汇了?
外汇局相关人士介绍说:“个人净购汇在10月份环比和同比均回落,比较理性。”初步统计,10月份银行结售汇仅有约30亿美元的小额逆差,较9月份收窄80%以上。虽然近期汇率波动有所增加,但市场主体预期仍较稳定,交易行为保持理性,外汇市场秩序正常。同时,当前我国货物贸易维持一定规模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继续流入,为外汇市场供求平衡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依然呈现双向波动、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外汇局相关人士强调。
短期因素的影响终将消退,观察我国外汇储备数据更应看大趋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望在波动中保持稳定。”外汇局相关人士强调,当前全球经济金融运行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和挑战,我国在应对上具有一些优势。横向比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我国政治经济稳定的格局更加突出,改革开放的力度凸显,巨大的市场潜力更有吸引力,这些是我国外汇市场总体稳定的基础。纵向比较,近年来的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增强,提升了我国市场主体的适应能力,面对外汇市场形势变化更加理性。同时,我国在应对汇率变化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可以更加灵活地发挥宏观审慎调节作用。
继1月推出外汇政策绿色通道、3月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扩大外债便利化试点等政策之后,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14日最新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优化外汇管理支持涉外业务发展的通知》(汇发〔2020〕8号,以下简称《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4月7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0606亿美元,较年初下降473亿美元,降幅为1.5%。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外汇储备月度间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将继续为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提供支撑。
3月3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的审批情况。数据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了我国最新外债数据。截至2019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20573亿美元,较2018年末增长745亿美元,增幅3.8%。
多年试点之后,跨境支付外汇牌照终于落地。《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有约15家此前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支付机构日前完成名录登记,拿到了正式的跨境支付“上岗证”。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备受市场关注。A股表现为何能相对稳定?人民币会贬值吗?未来CPI咋走?金融危机来了?22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一行两会、外汇局对热点问题一一回应。
3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发现,已有北上浙等多地超6家跨境外汇支付试点机构获得展业批复,与此前试点许可文件不同的是,该批复不再出现“试点”二字,且对不同展业类目要求更详细,细分类目要分别申请许可。
金融领域制度性、系统性全面开放正蓄势待发。近日,央行、外汇局等多个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发声,释放了加快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的强烈信号。
1月13日,外汇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外汇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将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展业流程,进一步完善外汇衍生品交易机制,优化外汇交易信息采集,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
央行官网1月7日发布2019年全年外汇储备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79亿美元,全年增加352亿美元,较11月增加12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