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赶集网APP上增加了“求职短视频”功能。
仅少部分求职者有意愿录视频
一位短视频招聘APP的工作人员李力(化名)表示,虽然有很多公司在做这类产品,但总体来说现在还是偏概念,主要原因是大众接受度比较低。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求职者发现,大部分人并不习惯找工作时录制一段短视频,仅有少部分会因为“新鲜感”而去体验,多数受访者表示“太麻烦”、“不实用”。霍祥也说,调研发现,愿意录制求职短视频的人占比仅20%-30%,实际上可能更低。
录制一段表达流畅、叙事完整的短视频并不容易,比起传统图文简历,视频简历的录制成本更高。
为了降低门槛、提高大众接受度,赶集网、钉钉、上啥班等APP给出了模板和示范。以赶集网为例,提供简历和随拍两种模式,简历模式提供提词器辅助,提示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工作几年等。
但多位受访者表示模板的帮助很有限,对于不习惯面对镜头的人来说,拍视频不仅无法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反而很可能暴露自己的缺点,不利于求职。
另一方面,求职者担心自己的隐私会被泄露。如果求职过程中双方有意向,可以选择视频面试的方式,没有必要录制视频求职。
相比于求职者的谨慎,企业录制短视频的意愿反而更高。多家公司的HR表示,短视频是展现办公室环境、团队文化、树立雇主形象非常好的表达方式。
但是,怎样保证短视频的真实性是一个问题。除了平台加强监管之外,“相比文字和图片,视频的录制时间和难度都要更高一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造假的成本”,霍祥说。
除此之外,大公司入局也给短视频招聘的创业公司带来挑战。
今年4月,赶集网APP上线了“求职短视频”功能,求职用户可录制15-60秒的求职短视频,同时多份简历可配置不同求职视频。6月,钉钉打出“新校招”口号,想通过短视频简历的形式解决校招问题。
钉钉创始人无招称,对求职者而言,一个人的性格和闪光点无法通过传统的简历展现出来;对企业方,公司的优势和前景也没有好的渠道和方式表达。“短视频简历”可以解决上述两大难题。
对于大公司的冲击,霍祥表示这无法避免,最终还是要看一个产品的基因而不是公司的大小,就像“先有了微视,但抖音还是做成了一样”。
产品成长路径应是“从下往上”
如何撬动大众的认知和使用习惯?
早在2015年,国外就推出了这样的产品,HigherMe是国外的一个视频招聘网站,主要为零售业服务,它的创始人认为,对于零售商家而言,住处、时间、性格甚至长相比学历和工作经历重要。
HigherMe的运作方式和国内的这类APP相似:求职者向雇主提供他们最感兴趣的信息,其中包括以往的工作经验,但HigherMe还需要提供求职者的住址和能上班的时间,它也会列出雇主想问的一些问题。求职者还可以录制一个“求职视频”,可能比写求职信更能展示自己的性格。
一位业内人士称,这个细分领域的确有机会,甚至有弯道超车的可能。因为图片文字在表达效率上不如视频,招聘方往往只能靠经验判断。如果在面试前面加一个短视频环节,确实能一定程度上优化招聘效率。难点在于现在短视频还是以娱乐为主,目前来说市场认知度比较低。
现在,短视频招聘的场景主要集中在校园和以蓝领为代表的基础性岗位上。钉钉、椅子网属于前者,上啥班、赶集网、抖聘属于后者。原因在于这两类场景对求职者技能要求相对单一,通过短视频简单地说几句话基本能判断出与职位要求是否相匹配。
霍祥认为,受到短视频表达的局限性,最先应用的肯定是相对基础性的岗位。
“像导购、销售等基础性岗位,短视频几乎可以取代面试环节。但是对于白领等高端职位,其职位需求并不能用一段短视频完全替代,”他认为,和快手、拼多多的成长路径一样,这股风会从下往上刮。
从产品本身来说,目前的短视频招聘APP大多是在原来的招聘APP基础上加上视频简历的功能,但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形式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招聘形式,更理想的方式是,让使用者像刷抖音一样刷简历和招聘信息。
在这方面,今年7月新上线的“抖聘”APP已经做了类似的改进,切换到视频版本后,界面完全是以短视频流的形式呈现。
霍祥也表示,“上啥班”的下一个版本也会做出改进,原来企业只能上传一段视频将变为可上传多段,让短视频的占比变得更重。(记者 万珮)
今年,“90后”大学毕业生正式大规模拥入职场。这群被贴上“叛逆”、“非主流”等标签的年轻人,求职中会有怎样的就业观?是依旧走工资、待遇为上的老路线,还是独辟蹊径,选择自由度更高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