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若干措施。海关总署党组成员、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广志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总结说,“概括起来就是减单证、优流程、提时效、降成本。”
一是减单证,进出口环节验核的监管证件11月1日前由86种减至48种,并原则上全部实现联网、在通关环节比对核查。
二是优流程,深化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推进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双随机、一公开”作业模式从一般监管拓展到常规稽查等全部执法领域。提高进口货物抵达口岸前“提前申报”比例,非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先放行后缴税”。推行进口矿产品等大宗资源性商品“先验放后检测”。开通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
三是提时效。年底前将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在去年基础上再压减1/3,其中进口从97.39小时压缩至65小时,出口从12.29小时压缩至8.2小时。到2021年底,进口整体通关时间相比2017年压缩一半,减至48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一半,减至6.15小时。
四是降成本,今年内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在2017年的基础上减少100美元以上。10月底前由各地公布当地口岸收费清单。
此外,进一步提升口岸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张广志介绍,今年底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80%,2020年底前达到100%。
最后,张广志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不断提高监管服务效能,使口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大的优化和提升,形成更有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更具便利的口岸营商环境。” (记者 朱一梵)
记者16日在2020年全国海关工作会上了解到,目前海关总署已经从全国海关选调专家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设计,研究制订海关监管方案,推进海关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打造先进的、在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监管体制机制。
12月30日,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前11个月,我国进口肉类(包含杂碎)548.5万吨,同比增长42%。其中,进口猪肉183.8万吨、猪肉杂碎99.9万吨,分别同比增长66%和3.5%。
10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口成绩单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2.91万亿元人民币,实现一二三季度稳步递增,从产品结构、贸易主体到区域格局都呈现出优化趋势。
5月5日,记者从海关总署获悉,今年3月以来,海关总署、全国打私办组织广东分署及22个直属海关和12个省(区、市)打私办集中开展打击整治非设关地成品油等重点商品走私专项行动,查证涉案成品油数量约100万吨,案值66.21亿元.
据海关总署测算,在去年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逾五成基础上,今年3月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为42.08小时,较去年12月又缩短0.42小时;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4.43小时,又缩短0.33小时。
4月12日下午,国新办举行2019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在稳步增长的同时,也呈现了很多亮点。
“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