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信托业的受托资产规模为22.7万亿元,同比下降13.5%,环比下降1.89%。相比2018年前三季度,信托业资产规模的环比增速分别是-2.41%、-5.25%和-4.65%,对应的信托资产规模分别减少6322.35亿元、13446.17亿元和11292.33亿元。受托资产规模经过去年前三季度的较大幅度调整,四季度进入波动相对较小的平稳阶段。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去年四季度可能是信托业的一个“节点”,预计今年一季度的增速会“变中更稳”。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信托业实现营业收入392.97亿元,同比下降9.53%,环比去年三季度的234.34亿元增长67.69%。信托利润则为237.37亿元,同比2017年四季度的270.32亿元下降12.19%;但环比去年三季度的134.38亿元增长76.64%。
对此,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认为,去年四季度信托业经营业绩的改善,与宏观经济部门及时传递政策调整信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宏观政策调整的指引下,有利于信托业发展的政策开始渐渐显效。
备受业内关注的信托风险项目也有所增加,不过,基于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微降态势和金融风险点的有所增加,信托业正不断提高应对可能风险的赔偿准备。在受托资产规模有所缩减的背景下,信托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有了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资金信托为18.95万亿元,同比2017年四季度末21.91万亿元下降13.51%。其中,流入房地产业的信托资金呈现逆势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末房地产信托资金余额为2.69万亿元,同比2017年四季度末2.28万亿元增长17.72%;环比三季度末2.62万亿元增长2.76%。
殷醒民认为,下一步信托业要以前瞻性的宏观思路发挥信托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独特作用,预计今年一季度的增速会再现“变中更稳”的特点。
中国信托业协会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余额为21.99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5376.9亿元,环比降2.39%,与二季度降幅0.02%相比,降幅较大。
10月12日,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拟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界限、认定标准及监管安排。作为主要非标通道的信托再引讨论。实际上,以去通道为标志之一的信托业转型大幕早已拉开,近年伴随转型的关键词还有一个,就是曲线上市。
11日消息,据用益信托网统计,8月房地产类集合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402.68亿元,环比下降37.83%,占当月信托产品发行总规模的29.90%。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信托监管政策收紧效果开始显现,房企融资“凛冬”已至。
伴随金融防风险等政策的不断深入,作为房企和信托公司重要“吸金”工具的房地产信托正面临“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来,房企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大增近7成至2309只,融资规模近3500亿元。
继“去通道、控地产”以外,“逐步压降融资类信托”正成为信托监管的新目标。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日多家信托公司接连收到相关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 ”,要求压缩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信托融资业务,并制定融资类信托压缩计划。
3月30号晚间,上市信托公司安信(股票代码:600816.SH)再次发布延期停牌公告,这已是该公司一周内第5次发布停牌公告。与此前每次仅停牌一天不同,停牌期延长至最高10日。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85%。信托行业利润总额727.05亿元,与2018年大致相同。
加强房地产信托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是2019年监管“热词”,而这一热度没有减缓的迹象。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继2019年4月份及8月份的两次风险排查之后,信托行业第三次风险排查正在进行,拟于下周完成。
在“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杆”等强监管背景下,信托业加快转型。记者了解到,各家信托公司都在寻找转型路径,在此过程中,行业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信托风险监管力度并未随着岁末而放松。继4月份及8月份的两次风险排查之后,信托行业即将迎来年内第三次大排查。记者获悉,本次风险排查于上月底开启,分为机构自查与监管复核两大环节,须在2020年1月12日之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