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机构最近发布了对5月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预测。大部分机构以及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5月金融数据有望较4月小幅回暖,并维持在稳定区间。大部分机构预计,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将在1.2万亿元左右,新增社融则在1.3万亿元至1.5万亿元之间。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李超团队预计,5月信贷新增1.2万亿元,同比增速13.4%,社融新增1.3万亿元,同比增速10.5%。广义货币M2将得益于降准带来的信用释放,增速或为8.6%,相比4月环比回升0.1个百分点。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抑制4月信贷需求的短期因素正在渐次消解,因此5月金融数据将小幅回暖。“第一,回顾5月,央行在月初进行了定向降准,在月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流动性注入,因而告别了此前的缓步蓄力模式,市场流动性较4月份有明显改善;第二,5月‘宽财政’再度加力提效,地方专项债发行提速,有望增强‘宽信用’的效果。第三,去年同期的金融数据基数较低,亦有利于今年5月数据的反弹。”程实表示。他预测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3万亿元,新增社融为1.5万亿元,M2增速为8.7%。另外,5月信贷结构预计将小幅优化,信贷增量有望由短期向中长期倾斜。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滢则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1.1万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1.3万亿元,M2增速达8.6%。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预测,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2万亿元,新增社融为1.5万亿元左右,M2增速达8.4%。
数据显示,6月,银行间市场共有6630亿元的MLF到期以及67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存在一定资金缺口。基于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情况,多数业内人士表示,货币政策或将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
程实表示,6月整体的市场流动性压力将边际增强。但是,央行货币政策料将适时调整,进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合理充裕。他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是总体稳健、边际趋松。随着当前内外部压力显性化,此前一度缓步蓄力的货币政策,有望重回边际趋松的轨道。其预测,当前至2019年年末,央行有望再进行至少150个基点的多轮定向或全面降准。同时,TMLF再度加码,以及适时调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也有望成为央行的政策选择。
地方持续强化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近期,多地密集部署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相关工作,聚焦网贷、非法集资、私募等重点领域,启动专项风险排查、清理整顿。
今年以来,网贷行业清退持续加速,风险收敛。据《经济参考报》不完全统计,3月以来,内蒙古、陕西、吉林、黑龙江等省份相继宣布取缔辖内所有P2P平台。
截至目前,除湖北外,全国银行保险机构复工率约97%,银行保险网点复工率达到99%;湖北省有六成多银行保险机构、九成银行保险网点复工,武汉市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到岗率、网点复工率稳步提升,基本金融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从引导金融机构更多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从鼓励民企参与重点领域混改,到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近日,支持民企发展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
国家统计局将于4月10日公布3月CPI数据。多家机构预测,由于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明显回落,国内成品油跟随国际油价下调,3月CPI将延续回落态势,同比涨幅或低于5%。
5G、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再次站上风口。据统计,本月以来,“新基建”成为公募密集调研的热门领域,首批新基建ETF也于近日申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3月15日15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谈及为应对全球疫情蔓延,我国在稳定外贸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时,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表示,一是鼓励银行加大贸易融资,特别是通过保单来进行融资,来支持稳外贸。
定向降准如期而至。中国人民银行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此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
3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多方采访发现,已有北上浙等多地超6家跨境外汇支付试点机构获得展业批复,与此前试点许可文件不同的是,该批复不再出现“试点”二字,且对不同展业类目要求更详细,细分类目要分别申请许可。
3月8日,由中国风投委、中国母基金联盟主办,母基金研究中心、金汇奖组委会协办的“2020中国股权投资行业开年大会”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召开,各界人士共同探讨疫情下股权投资机构的应对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