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将于4月10日公布3月CPI数据。多家机构预测,由于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明显回落,国内成品油跟随国际油价下调,3月CPI将延续回落态势,同比涨幅或低于5%。随着稳产保供效应持续释放,年内食品上行冲击有望消退,CPI高点大概率已过。
“随着物流的恢复,猪肉、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纷纷下跌。成品油价格下调进一步拉低了非食品价格。总体来看,3月CPI同比可能下降至4.8%。”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判断。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预计,3月CPI将小幅回落至4.9%。她分析称,尽管3月翘尾因素回升至3.34%,但新涨价因素下行带动CPI回落。食品项方面,农产品产销秩序恢复,食品价格快速回落,菜篮子产品价格200指数收于128.71,环比下跌5.3%。特别是蔬菜价格在高位上快速回落13.8%,基本抵消2月涨幅。非食品项方面,国际原油价格月均价格环比下跌幅度高达40%左右,国内汽油价格大幅下调1015元/吨。
展望年内后续走势,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对整体食品篮子而言,疫情带来的价格上行冲击不会持续太久,从2月底开始,各地在防控疫情的基础上抓紧做好复工复产工作,交通物流人力、运能逐渐恢复正常,天气转暖、农产品产量上升有助于平复市场对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风险担忧。同比角度看,本轮猪周期顶部特征已现。食品端的上行冲击将逐渐消退。
“价格回落态势开启。”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胡月晓指出,物价走势经受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价格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有涨有降的结构性变化态势。但总体来看,疫情不改全年价格回落的总趋势,决定CPI走势的主要还是农产品价格,其中猪肉是核心,2020年猪肉供应紧张持续缓解态势不变,肉价将逐步回落。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继强指出,今年CPI或呈“滑梯式”回落走势,全年中枢在3.6%左右。就宏观环境而言,疫情全球蔓延对需求侧的冲击更为显著,助推CPI下行,逆周期对冲政策着力点主要在工业品,对消费需求传导仍有时滞。上半年食品端尚面临猪价高位的约束,非食品端油价的下拉作用明显。由于生猪产能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恢复,叠加基数因素,今年下半年食品端可能在猪价拖累下较快走低。
本月,国家统计局将正式公布2019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
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最新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5%,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5%。2019年全年,CPI比上年上涨2.9%。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修订后的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主要结果为: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19281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8972亿元,增幅为2.1%。
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31省份2019年前三季度GDP数据显示,中部六省GDP增速全部“跑赢”全国,西部地区表现抢眼,云南、贵州、西藏GDP增速位列全国前三甲。
国家统计局将于9日公布10月CPI数据。多机构预测,生猪低存栏量叠加国庆节日需求,10月猪肉价格上升带动食品涨幅进一步扩大,非食品方面延续增速走低格局,综合来看,10月CPI继续上行超过3%,可能达到3.2%左右,创下年度高点。
国家统计局将于15日公布9月CPI数据。多机构预测,9月猪肉价格上涨、蔬果价格下降,食品价格整体涨幅有限,非食品价格延续回落态势。总体看,9月物价保持平稳,CPI同比增速在2.8%左右,达到年内高点。在多政策发力及市场行情带动下,物价整体上涨压力可控,本轮CPI增速上升已接近尾声,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定力。
国家统计局将于18日公布9月及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多机构预测,9月社零增速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速企稳,而受益于低基数和专项债发行提前,基建投资累计增速也有望继续上行。
8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其中,外贸的强势表现成为一大亮点:7月当月,进出口、出口总额均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水平,二者增速也均比上月加快。
2019年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8%;食品价格上涨7.7%,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价格上涨1.9%。1-5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2%。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4%,降幅与1—3月份大体相当。对此,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