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市场化尴尬:这边床位告急那边空置四成

2013-04-15 08:2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再加上配套的水、电、气、相关税收等政策优惠,政府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大。但是,市场对此似乎并不“感冒”。王岩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政府的补贴在我们的运营成本上起不了太大作用。”

  记者在对京城多家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中发现,政府采取的这些政策措施对于市场促进作用不大的根本原因在于政策的落实力度较低,以新建床位补贴政策为例,绝大部分养老机构无法获得。包括寿山福海养老院、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等民办养老机构的佼佼者,都没有能够享受到新建床位补贴,其他的的民办养老机构就更难获取了。

  一位多年从事养老事业的知情人士称,目前还没有听说哪个民办养老机构获得过政府关于新建床位的资金补贴,因为所需证件比较多,门槛比较高,尤其是对土地使用相关证件的限制比较严格。

  未来如何脱困:不敢轻言说涨就涨

  流失率高、招工难,是养老机构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据宋海英介绍,由于公立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都有事业编制相对稳定,而民办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员保障水平较低,流失率达到40%。

  按照市场规律,养老护理员流失率高,缺口较大,工资上涨理所当然。目前,北京市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的工资一般可以达到3000多元每月,如果按照每1个养老护理员照顾5个失能老人来计算,平均摊到每个失能老人身上的费用就高达600元每月。用工成本的快速上涨,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养老机构成本的增加,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在受访中均表示,将会根据成本变化调高入住价格。

  上调价格是不是能够真正缓解民办养老机构的生存压力?现在来谈,似乎为时过早,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很多民办养老机构也显得有些迷茫。

  记者在嘉德老年公寓中看到一片尚未完工的毛胚房,里面没有一个工人也没有一台机器在作业。王岩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称,这个本来是二期工程,计划再建300张左右床位,但是由于没有资金,只能暂时搁置,什么时候能够复工需要看什么时候能够有钱。“床位建设补贴我们没有拿到,涨价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今后还怎么建啊。”

  面对床位的高空置率,涨价对这些民办的养老院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易说涨就涨的事。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青春:

  公立民办不能搞分化社会资源应“雨露均沾”

  公立还是民办?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形式泾渭分明。其中,公立养老机构享受着政府在土地、人员、运营等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几乎可以实现零成本运营,而民办养老机构享受到的补贴却微乎其微,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民办养老机构的主要力量?为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闫青春。

  他认为,要想解决养老难题,民办养老机构在市场竞争中均分社会资源,“雨露均沾”,公立、民办共享,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养老才是出路。

  • [1] [2] [3] [4] [5]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科技频道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