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市场化尴尬:这边床位告急那边空置四成

2013-04-15 08:2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目标任务完成难度大

  NBD:按照民政部和发改委之前提出的,养老床位与老年人口的比例,到2015年要增长到30‰。目前现状怎样,能否完成这个预期目标?

  闫青春: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4.3%,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900万人,增加了0.6个百分点,但是整个养老床位的增长数和老年人的增长数却不相匹配。

  我们推算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将达到2.2亿,要达到这个时候的30‰就是663万张床位,还要增长280万张。从床位建设投入上来看,按照全国统算,东部发达地区养老机构建设一张床位的投入大致是30万~50万元,中部是20万~35万元,西部是8万~20万元。即使取比较低的建设投入数据,按照10万元一张的床位建设费来计算,也还要投进2800亿元才能完成280万张床位的建设目标,一年要900多亿元。

  但是,按照目前所能支配的财力、物力,完全靠政府的力量肯定完不成,必须调动社会力量,如果我们的支持、配套政策跟不上,没有新的制度和办法出台的话,要想完成这样的目标很困难。

  NBD:现在,社区、居家养老提得比较多。这两种养老方式,目前情况如何?

  闫青春:从社区、居家养老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老年人更多地在家里居住,由社区来提供相应的支持和照顾。但现实问题是,我国社区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乐观,全国的城市社区平均下来,只有30%~40%的社区建设有比较完备的养老机构设施。

  至于农村,状况更不好,除了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村委会建有一些养老设施外,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的空白点很多,特别是西部边缘地区的农村,估计连10%都不到。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居家养老都比较困难,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措施,要想完成既定目标,十分困难。

  政府应广撒“胡椒面”

  NBD:现在养老各方面形势都比较严峻,从养老机构建设来看,您认为政府应该如何做呢?

  闫青春:各级政府不仅要加大投入,还要改变资助的投入方式和经办方式,转变政府职能,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

  所谓民办公助,就是用政府的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来办养老机构。比如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出台了一些政策,资助社会建设床位,北京每张床位资助1.2万~1.6万元,上海资助2万元,这样相当于政府用原本建设一张床位的钱,来资助社会建设更多张床位,使得政府有限的资源发挥放大效应。

  NBD:目前政府在鼓励养老机构建设方面的投入与扶持政策不算少,为什么难见成效?

  闫青春:政府办的养老机构既帮助盖房,又补贴运营经费,与民办养老机构相比,几乎是零成本竞争,形成了不平等的二元竞争体制。

  现在还出现了新情况,由于享受大量的政府资源投入,公办养老机构越办越奢华,导致真正需要扶持的老人,因支付不起高额费用,越来越难以进入公办养老机构。另外,从政策源头上看,虽然有相关政策的出台,但是真正落地的不多。

  • [1] [2] [3] [4] [5]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科技频道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