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市场化尴尬:这边床位告急那边空置四成

2013-04-15 08:2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养老不能全靠政府

  NBD:按您所说,公立养老机构过多的资源优势,反而是阻碍了养老事业的扩大发展,如何进行变革?

  闫青春:从改革的角度来看,第一是政府的资金应公平地资助社会力量,帮助社会力量解决问题;第二是公办民营,通过改革改制,盘活之前公办养老机构的存量;第三种是公建民营,在建设中由政府出大头,负责检查、监督,真正行使行政管理的职能,并向社会力量招标。

  在发展增量的时候,政府应把持住一条,政府不办或者少办,尽量发挥社会力量;另外,对现有公办养老机构明确改制、改革,政事分离,推向社会,使现有的存量发挥更大的效应。

  NBD:现在一些网友在网上提出“以前养老靠政府,现在养老靠自己”的观点,您怎么看?您认为政府在养老上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闫青春:从经济收入保障的角度,过去我们都是子女赡养老人,但是,计划生育之后,独生子女增多,赡养老人的压力较大,因而政府设立了养老保障,提出为老年人发放养老金。

  从养老服务保障上来看,在经济收入领域政府应给予充分的保障,在服务领域应该把服务当商品,按照市场规则去运行。

  养老不能完全靠政府。我们整个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都是由政府、企业、集体及个人家庭共同承担。如果说政府不管养老了,就有问题。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

  养老院存在“公私”贫富不均 公立机构需回归市场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主要方式,由于受高龄、失能、空巢等因素影响,机构养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北京是我国社会老龄化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具有代表性。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一床难求与公办民办无关

  NBD:我们了解到,北京的一些公办性质的养老机构都是一床难求,而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却无人问津,为什么呢?

  李红兵: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简单地以公办和民办来区分,不论是公办的还是民办的都有一床难求,或无人问津的情况。比如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以下简称一福),是大家讨论的公办一床难求的焦点,准确地讲,一福并不是标准的养老机构,而是社会福利机构,以前只接受国家优抚的老人,接收政府兜底的服务对象,它所有的人员、运行本身都享有政府补贴。但是,这些年已经向全社会开放,开放后入住老人实际上享用的是之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价格。

  而位于昌平区的太阳城银龄老年公寓,是属于民营,在养老层面上也非常抢手,可谓一床难求。因此,一床难求和公办还是民办没有直接关系。

  NBD:那么,您认为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呢?

  李红兵:总体来说,现在空床率比较高主要是集中在乡镇的敬老院,即原来的社会福利机构,目前面对的难题比较多。除此之外,另外一部分就是不能解决失能问题、区位较偏等,因而空置率也比较高。

  具体来讲,第一是跟区位有关,也就是所谓的就近养老的概念;第二是与服务能力有关,我们很多养老机构并不具备接收失能老人的能力,失能老人对于养老院的需求恰恰是一种“刚性需求”;第三是做好细分,找到自己的发展主题,通过独特的主题,吸引老年人入住。

  • [1] [2] [3] [4] [5]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科技频道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