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骨子里我是一个叛逆的人
谈到所谓的功成名就,华生也不再锋芒毕露,“我只是其中比较幸运的一个人,大变革时代的许多机遇,不是努力就能碰上的”。
但是在某些场合,他依然会露出自己锋利的一面。
一次公开论坛上,多位嘉宾发言后匆匆离席,华生当场颇不留情面地直言,“既然是论坛,就应该有对话有交锋,讲完话就走哪有一点学术讨论的精神?这是时代的退步和悲哀。”
还有一次论坛,一位媒体人士建议新股发行应马上转为注册备案制,话音刚落,原本并未准备发言的华生当即举手要来话筒开始辩论,你来我往的一场激烈辩论让这场论坛“加场”三十分钟,主持人甚至放下话筒围观争论,令在场观众多次抚掌大赞。
这就是华生,对待生活,可以淡然处之;但对待学术问题,依然像孩子一般地较真。
在华生眼里,自己只是一个学者。“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作为数家企业的掌门人,华生办公室上下数层均是其掌舵公司的办公地,但他羞愧地表示,一年都难得去其他楼层几次,跟自己一起创业的同学才是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我的主业是做研究,副业才是经商和办学”,“我还是想回以前的研究单位上班”。
提及过去种种,华生说自己回忆但不留恋八十年代。“老怀念中世纪也没有必要,虽然现在做研究世俗的氛围浓了,诱惑更多了,但能否潜心和独立地做研究依然取决于自己的心境是否安宁”。
1985年华生在接受《中国青年》杂志采访时,曾经表示,自己一直记着拉法格回忆恩格斯时讲的一句话:这个七十岁的老人,还有一颗童稚的心。
“这是我所追求的,人可以遭遇很多事情,但是没必要变得沧桑,善意地去看待这个世界,可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也仍然可以像80年代一样有朝气。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27年后,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评价双轨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经济理论之一,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价格改革发挥了理论引导和政策推动作用”。
华生履历
华生,1953年生。198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任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市侨联副主席,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生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进程中三项重要变革(价格双轨制、国资体制、股权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动者之一。
1984年9月在首届全国中青年经济工作会议上,他参与提出价格双轨制改革思路并被国务院采纳。
1985年,以华生为首的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总局,建立国资管理体系,竞聘企业经理人,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的改革方案,向国务院专题汇报后,在全国组织了试点,推动了1988年我国第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成立。
1998年2月,华生首次提出A股含权和股权分置改革问题,认为中国股市需要尽早纠正制度缺陷,重新界定产权,用赎买流通权的办法让非流通股恢复流通。
2005年,中央决策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并取得成功。他多次在股市的顶部或底部发出市场转折的信号,被广泛认为是对中国证券市场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2008年,华生与合作伙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再次发表长文,认为中国下一个30年的制度变革已经从经济改革逐步转变到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实施农民工市民化的国家行动计划成为从经济改革向社会改革转变的中心环节。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