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骨子里我是一个叛逆的人

2012-05-16 10:18    来源:中证网-中国证券报

  近年,华生主要从事土地房产、收入分配和社会转型等领域的研究。

  华生曾获孙冶方经济学奖,中央国家机关优秀论文一等奖,2011年获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并著有由英国麦克米兰公司出版的英文专著和《中国股市的经济学思考》等书。

  “不审行不行”,是发行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不审”是大势所趋,但从“审”到“不审”,需要进行怎样的制度设计才能平稳过渡?这是从“审”到“不审”改革的关键。(记者 蔡宗琦 申屠青南)

  华生小记

  采访华生,他的助理特意提前打来电话,“不用来得太早,他每天看书写文章到凌晨一两点,作息时间比一般人都要晚两小时”。

  上午十一点,华生匆匆赶到办公室,灰大衣、格纹围巾,打几个电话简单处理一下生意上的事情便切入采访主题,谈起数十年前的论文时滔滔不绝,但回忆起经商细节却常常求助于秘书。

  华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在采访和成稿过程中四处查看资料希望能给出更多信息,但过去多年的认知仅限于采访中留下的印象,而作为一个采访对象来说,华生好采访也难采访。

  好采访是因为他向来文质彬彬,哪怕对初出茅庐的新记者也能似师长一般娓娓道来,并不介意抛来的问题太过幼稚与否。加上逻辑清晰,经常能轻松整理成一篇佳作。

  难采访,是因为对毫无准备的话题,他从不接招。从第一次采访华生至今已经有五年时间,由于他在中国证券报“粉丝”众多,我经常接到不同版面的编辑们电话,“帮我们做一期专访吧!”但常常愧对编辑,无法完成任务。

  “这个问题我最近真没有研究”,这是华生回绝记者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哪怕是私下闲聊,身为小散想问问他股市到底怎么走,华生都会老老实实地告诉你,“最近的市场我也看不好”。

  在记者看来,他还是一个“固执”的人,坚持己见。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落地,与华生的倡言有所不同,他在微博上说,“记者来访,问假期管理层连出数招,明显与我建议不同,如何评价?我说这自然反映了管理层呵护市场,力图将股市搞好的急切心情。一些措施如退市降费也有积极作用。我不会多加评论,是否正确有效,要由市场检验。我的观点采纳与否并不重要。1998年我的股改文章发表后几年内都无响声。人切忌随波逐流,要能坐冷板凳”。

  华生就是这样一个人,贴着商人和学者的标签,性格温和却又叛逆。

  不过,华生并非总是非常严肃,让生性八卦的记者们感兴趣的是,他偶尔会在严肃的学术探讨之余,在微博上善意地抖搂几句在家和夫人铁凝的鸡毛蒜皮小事。

  一次,华生自嘲话说痛快也麻烦:“几年前老婆当了个主席,不少人没投她的票。我遂借机宽慰开导教训道,唉呀作家嘛,哪个不怪模怪样还自视甚高,不爱投你的票太正常了。就像你吧也就是我还能受得了你。妻嗫嚅。今作协换届,老婆不知弄啥名堂,全票当选。我心下嘀咕,等她散会回来,我当避其锋芒,装着谦虚几日才好”。

  再一次,活没干完,他“读点文学犒劳自己,遂翻读老婆新作……但离作家太近的麻烦是,你难免疑心她作品暗讽的社会角色里,是否也有自己及狐朋狗友的影子”。

  参加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后回到家,华生见书桌上摆了27朵玫瑰,却未见送花人影,不免自惭形秽,“这算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人好,人缘却在人家之下”。

  现在的华生和铁凝,保持着各自的作息时间,晚饭后两人闲谈散步过后,在家各自看书直到凌晨,相得益彰,闲来则互相推荐书籍,“只是我看她的书多,她看我的少”,华生笑道。

  • [1] [2] [3] [4] [5] 
      
责编:张开放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科技频道

专题推荐

商学院第二期:品牌汇

品牌汇

如何理解品牌?企业为什么创立品牌?

共筑中原梦

共筑中原梦

中原梦必须依靠河南一亿人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