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财经要闻 > 正文

四部门为App收集个人信息划定红线

2019年02月01日10:30  来源:法制日报

5034

  原标题:为App收集个人信息划定红线 数据权利亟待法律明确

  四部门为App收集个人信息划定红线

  专家称亟待法律明确规定数据权利

  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决定自2019年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得到广泛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很多人来说,App几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但是与此同时,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也是大量存在,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十分突出,这些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超九成涉嫌过度收集

  按照《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应有明确的目的,不得超出产品功能相关目的外收集额外的个人信息,可是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10类100款App进行的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发现,很多被测评App在隐私政策等文件中,未将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与其实现的产品功能明确挂钩,其中很多个人信息与消费者通常理解的产品功能之间无明显关联,甚至明显超出合理范围。

  10类100款App中,多达91款App列出的权限存在涉嫌“越界”,即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其中,出行导航、金融理财、拍摄美化、通讯社交和影音播放5类App中,每一款都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用户信息的情况;其次是住宿旅游、网上购物、新闻阅读和邮箱云盘4类App中,32款App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情形;而交易支付类App中有7款涉嫌存在过度收集或使用现象。

  轻而易举收集通讯录信息

  中消协的测评结果显示,“位置信息”“通讯录信息”“手机号码”三种个人信息是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最常见的内容。100款App中,59款App涉嫌过度收集了“位置信息”,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较多,另外“通讯录信息”“身份信息”“手机号码”也是用户个人信息过度收集或使用较多的内容。除此之外,用户的个人照片、个人财产信息、生物识别信息、工作信息、交易账号信息、交易记录、上网浏览记录、教育信息、车辆信息以及短信信息等,均存在被过度使用或收集的现象。

  日常生活中,通讯录信息、手机号码涉及用户的个人隐私,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存在较高的商业价值。记者发现,一些手机App以仅提供手机号注册的方式,借助手机权限开放的便利,轻而易举地收集手机号码及通讯录信息。

  而记者的体验得到了中消协测评结果的印证。在10类App中,4款金融理财类App与3款影音播放类App都存在收集用户通讯录信息的问题。特别是,手机号码信息收集现象在金融理财类与出行导航类App更是普遍。

  近四成App无隐私条款

  基于“隐私政策应公开发布且易于访问”的原则,中消协对100款的隐私条款测评发现,47款App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34款App没有隐私条款,占比近四成。

  目前众多的App有关隐私条款的说明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分别表现为:隐私条款笼统不清,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保存期限、和地点等没有明确说明;不主动向用户展示隐私条款,或展示内容晦涩冗长;征求用户授权同意时,未给用户足够选择权;没有为用户提供访问、更正、删除个人信息的途径;大量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直接关联的个人信息,未遵守标准中最小化收集个人信息的规定。

  建立明确的约束机制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教授认为,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报告,目的就是给目前手机App收集利用信息泛滥的现象划出一条“红线”,明确信息收集的边界,并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如果没有这个边界,没有建立明确的约束机制,那么采集者可能就会只考虑自己一方的便利,实践中采取“公民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的倾向,转而置用户的利益和安全于不顾。

  王敬波教授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数据高速发展,个人如果不提供基本的信息可能会造成一些业务无法开展,一些生活便利无法享受,但是究竟哪些信息是必要的,哪些信息不应该被采集,这中间应该有一个界限。《公告》明确,App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时不得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而且强调“不以默认、捆绑、停止安装使用等手段变相强迫用户授权,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与用户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监管部门出手,意味着划下了一条红线。实践证明,任何一个行业想要走得长远,除了政府监管等外部约束外,行业自身的自律和自治也是必不可少的。

  北京大学法治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锡锌教授认为,我们需要去思考,如何促成数据的隐私的保护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数据安全与数据的自由流通之间怎样来平衡。我们需在技术、法治和共治中寻求平衡的基本框架。目前,相关的法律存在滞后现象,比如说,关于数据权利到底是什么,数据,财产,数据权到底是什么,数据主权到底是什么,这些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文章关键词:App 收集 个人信息 责编:王永芳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光大手机银行APP月活突破1000万

    近日,易观分析发布2019年12月移动APP TOP1000榜单,光大手机银行表现突出,月活客户数突破1000万户,进入全国MAU(月活跃用户)超千万的APP增速排名的前10位,增幅居银行类APP首位,环比增长16.11%。

  • 始于颜值、忠于体验,最懂你的APP到底是哪个?

    谁是“懂你”的手机客户端?谁能提供智能的个性化推荐?谁是高效的服务平台?光大银行信用卡“阳光惠生活”APP最新版V5.0版,就是这样一个能让你“做自己”的APP。

  • 24款违法违规APP被点名 民生银行现身其中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在“净网2020”专项行动中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多款违法、违规有害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违反《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

  • 金融类APP信息“超采”将迎强监管

    未来,央行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加快推动备案注册制度,加强对金融类APP的测评、认证工作。同时,也会联合相关部委对软件商店采取联动措施,对于不符合规定、有重大风险隐患的APP及时采取下架措施。

  • 工信部通报第一批侵害用户权益APP 含腾讯QQ等41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19日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第一批)通报》,其中,腾讯QQ、QQ阅读、新浪体育、小米金融、搜狐新闻、36氪等41款产品在列。

  • 中国平安助力“i深圳”APP上线区块链电子证照应

    12月9日,由平安智慧城市承建的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i深圳”正式上线发布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

  • 月活破千万 光大阳光惠生活APP更“懂你”

    在北京工作的王景超计划周末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出发前他习惯性地打开阳光惠生活APP,看看有没有可以享受的优惠,“不管吃饭、购物还是看电影,总能在阳光惠生活发现光大信用卡的优惠。”付款前查看阳光惠生活已经成为王景超的固定动作。

  • 严管信息安全 券商APP管控收紧

    金融数据安全正成为监管高度关注、行业风险集中的领域。日前,考拉征信等7家公司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查处,同样被查的还有多家“违规爬虫”的数据公司。

  • 监管科技加码 金融APP实名备案将开启

    在18-19日举行的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上,记者获悉,系列支撑维护金融安全相关举措将渐次落地。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原中投集团副总经理谢平指出,金融监管科技并不是监管科技本身的风险,而是科技应用于金融业务所产生的风险,因此,未来一行两会可能会就科技应用于特定金融业务方面设置白名单制度。

  • 好车主APP月活突破2000万的底层逻辑:平安产险

    今年增速更是迅猛,继8月份APP月活用户突破1800万之后,到9月为止,月活用户再度暴涨,攻破2000万大关,注册用户数突破8000万,渐入佳境,稳居国内汽车工具类应用市场第一位。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