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财经智囊把脉中国经济 实现“六稳”面临哪些挑战?
自去年7月底中国高层提出“六稳”以来,这一关键词就频繁出现在各大重要会议,与中国经济的稳定向好紧密挂钩。
近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在北京举行,众多财经智囊围绕如何实现“六稳”建言,如何保持经济长期向好献策。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认为,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三大攻坚战”是必须做的,但一些行政“运动式”的做法对“六稳”会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实施政策不能“一刀切”,需要用法治化、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必须守住的底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判断,中国自然失业率在5%左右,而在此自然失业率基础上,中国没有周期性失业,就无需施加过大的强刺激。
蔡昉建议,通过培训等各种服务降低自然失业率,通过改革、提高要素供给和配置等提高经济潜在增长率,由此既可稳增长,也可避免刺激带来的副作用。
杠杆率作为经济健康的一大重要指标备受关注。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晓晶指出,中国居民杠杆率53%左右,在全球范围内不算高,而中国企业部门杠杆率将近160%,在国际上可能排名第一。
他进一步称,中国企业杠杆率高的原因在于,政府“显性”杠杆率太低,而企业杠杆率中55%至60%是融资平台及相关的“隐性”债务,如果将这些纳入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杠杆率将达到91%以上。
如何稳中求进地去杠杆?张晓晶建议,第一要稳,在需求侧要稳,稳住总杠杆,必须是中央政府来发力来降杠杆;第二是进,传统企业的弊端必须通过改革的方式将其消除。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稳则经济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指出,中国金融体系有两个特点,第一是银行主导,第二是政府干预较多。
他直言:“这个金融体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它比较擅长于支持大企业,不擅长支持小企业;比较擅长支持制造业,不擅长支持服务业;比较擅长支持粗放式的扩张,不太擅长支持创新型的增长。”同时,上述金融体系在本质上对小微、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歧视性。
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黄益平认为,首先利率市场化是关键,其次发展直接融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第三应规范非正规金融部门,但不能消灭非正规金融部门。
投资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中国的投资规模已进入下行通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也指出,中国当前投资下滑速度比想象得要快,基本构成了一种断崖式的变化。
如何把投资稳住?王一鸣提出,一要澄清和统一思想认识。现在一谈扩大投资,就有观点称政府“放水”,但稳投资没有错,不是一种罪孽,这个思想一定要纠正过来。
二要避免投资的挤出效应,要更大程度地调动市场投资。
三要适度加大对新兴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5G、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投资,此类投资的空间依旧很大。 (夏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支持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推出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
近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获悉,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银行”)郑州分行因存在七宗违法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罚款117.6万元,同时,广发银行郑州分行还有3名相关责任人因此受到处罚。
在国家推进重大项目投资政策的强力支撑下,一季度各地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回暖,对稳经济、促就业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疫情逐步缓解,近期,各地继续加大对重大项目投资的支持力度,一大批投资项目加速落地。
4月28日,国内成品油迎来今年第八次调价窗口。当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按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本轮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
4月21日,在经历了前一夜WTI 5月即期合约开创历史的跌至负值后,将于本月月底交割的布伦特6月即期合约在亚市盘末起转入下行行情并以罕见的速度迅速走低,而WTI 6月活跃合约的价格在此行情带动下也由涨转跌。
随着疫情的向好和复工复产的不断加大,我国信托业迎来发行的“小阳春”。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来共发行7643款,融资规模7139.3亿元的集合信托产品。
在3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的基础上,财政部等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近期持续加大稳投资政策力度,不断出台措施推进专项债加快落地,以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外围市场环境极为动荡,导致3月份A股受外围惊扰而大幅震荡,上证综指失守3000点。券商佣金收入随之受到影响,3月份共揽入佣金133.23亿元。与此同时,第一季度佣金收入也随之浮出水面。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0%,比上月上升16.3个百分点。
多地区块链应用步伐加快。近日,国内首个省级区块链平台云南省区块链平台正式上线,陕西、江苏苏州等地也相继发布支持政策,加快推进区块链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