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向好和复工复产的不断加大,我国信托业迎来发行的“小阳春”。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来共发行7643款,融资规模7139.3亿元的集合信托产品。其中3月份共发行2075款2634.6亿元,相较于2月份的1374款1543.8亿元的规模,融资金额上涨70.6%。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上周共有249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增加63.82%;募集资金221.53亿元,环比增加131.75%;2020年一季度共有62家信托公司募集成立集合信托产品6325款,环比减少6.59%;募集资金5535.57亿元,环比下滑6.34%。
在信托发行冲量的同时,发行价格却呈现下滑的态势。用益信托数据显示,今年发行的7643款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期限为1.94年,平均年收益率7.75%,相较于去年同期的8.24%平均年收益率,其融资成本有明显下滑。具体来看,一季度投资于房地产、基础产业、金融机构领域的信托产品收益率总体略有下降,投资于工商企业领域的信托产品收益率总体略有上升。
在业内专家看来,今年来信托发行呈现“量升价跌”的趋势,主要因为受前期监管收紧和疫情持续向好影响。以房地产信托为例,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房企面临停工和销售停摆,各地严格的疫情管控令信托项目人员很难出差进行尽调,尽管部分信托公司尝试用无人机进行辅助工作,但还是难以完全替代。另一方面,房地产信托的总额规模仍然受到严格限制。记者了解到,监管机构对于2020年房地产信托的规模仍有硬性要求,即原则上2020年各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资产余额不得高于2019年末存量规模。因此,在年初的淡季中,各家信托公司相对谨慎。
中国信托业协会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余额为21.99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5376.9亿元,环比降2.39%,与二季度降幅0.02%相比,降幅较大。
10月12日,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拟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界限、认定标准及监管安排。作为主要非标通道的信托再引讨论。实际上,以去通道为标志之一的信托业转型大幕早已拉开,近年伴随转型的关键词还有一个,就是曲线上市。
11日消息,据用益信托网统计,8月房地产类集合信托产品发行规模为402.68亿元,环比下降37.83%,占当月信托产品发行总规模的29.90%。业内人士表示,房地产信托监管政策收紧效果开始显现,房企融资“凛冬”已至。
伴随金融防风险等政策的不断深入,作为房企和信托公司重要“吸金”工具的房地产信托正面临“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局面。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来,房企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大增近7成至2309只,融资规模近3500亿元。
在去通道、降杠杆、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行业大环境下,68家信托公司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收官季。其中信托行业的利润总额为727.05亿元,与2018年大致相当,不过信托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为21.6万亿元,较2018年末下降4.85%。
继“去通道、控地产”以外,“逐步压降融资类信托”正成为信托监管的新目标。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日多家信托公司接连收到相关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 ”,要求压缩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信托融资业务,并制定融资类信托压缩计划。
3月30号晚间,上市信托公司安信(股票代码:600816.SH)再次发布延期停牌公告,这已是该公司一周内第5次发布停牌公告。与此前每次仅停牌一天不同,停牌期延长至最高10日。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信托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85%。信托行业利润总额727.05亿元,与2018年大致相同。
加强房地产信托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是2019年监管“热词”,而这一热度没有减缓的迹象。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继2019年4月份及8月份的两次风险排查之后,信托行业第三次风险排查正在进行,拟于下周完成。
在“去通道、去嵌套、去杠杆”等强监管背景下,信托业加快转型。记者了解到,各家信托公司都在寻找转型路径,在此过程中,行业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